地質聚合物(geopolymer)簡稱地聚物,是一種無機聚合物,它能通過地聚合反應快速形成特殊空間網絡結構,通常具有較高的耐火性、阻燃性、熱穩定性和抗腐蝕性。當應用于建筑涂料行業時,地質聚合物在混凝土防腐、鋼結構防火、木結構阻燃、墻體反射隔熱等板塊均表現出突出的性能,已成為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一環。
1地質聚合物簡介
地質聚合物由硅鋁酸鹽原料(硅鋁酸鹽礦物或含硅鋁鈣質的固體廢棄物)與堿激發溶液(硅酸鉀/硅酸鈉與氫氧化物的混合物)通過地質聚合反應形成,它是具有三維網狀結構的Si?Al無機高分子聚合物,且具有特殊的無定形-半晶態復合結構,這種結構賦予了其優異的綜合性能,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力學性能:地質聚合物的主要力學性能均比玻璃、水泥優異,并可與鋁合金、陶瓷等材料相媲美,其性能對比參數如下表。
性能地聚物水泥陶瓷玻璃鋁合金
彈性模量/GPa50202007070
抗拉強度/MPa30~1901.6~3.31006030
抗彎強度/MPa40~2105~10150~20070150~400
斷裂功/(J/m2)50~1500203001010000
耐腐蝕性:地質聚合物中的Si?O和Al?O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因此室溫條件下,該材料不論在有機溶劑、酸性溶液、堿性溶液還是其他鹽溶液中都很穩定。
界面粘結性能:地質聚合物可以引起混凝土表面的黏附力、范德華力、界面摩擦力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骨料引起的機械聯鎖作用,從而產生界面粘結性能。
阻燃隔熱:地質聚合物本身是由無機氧化物組成網絡狀的結構體系,在1000~1200 ℃不分解、不燃燒,并且其導熱系數為0.24~0.38 W/(m·K),具有良好的隔熱性。
早強快硬:地聚物材料在強堿激發的作用下可迅速發生反應,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聚合生成穩定的三維的網絡結構,具有快凝早強的優異性能,例如地聚物膠凝水泥在4 h之后其抗壓強度可達20 MPa,而普通水泥則需要數天的時間。
2地質聚合物在建筑涂料中的應用
1. 混凝土防腐
鋼筋混凝土屬于鋼筋增強類水泥基復合材料,由于混凝土本身多孔結構,容易遭受氯離子和硫酸鹽腐蝕。許多研究者發現,在保護鋼筋免受腐蝕時,地質聚合物混凝土比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性能,在實驗模擬酸堿或海洋條件時,使用地聚物涂層的混凝土在強度維持、粘結穩定性、防離子滲透等方面均明顯更優。
然而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地聚物涂層仍面臨兩大挑戰:其一,現有研究多基于短期暴露實驗(如6個月),而混凝土結構的服役周期常達數十年,涂層在長期干濕循環、凍融作用下的性能退化機制尚不明確。其二,地聚物與混凝土的界面結合強度受基體表面粗糙度、含水率等施工條件影響顯著,但當前文獻對施工工藝的標準化探討不足。未來研究需結合加速老化實驗與現場跟蹤監測,并建立涂層施工質量控制標準,以推動其工程化應用。
2. 鋼結構防火
鋼結構因其自重輕、強度高、抗震性能好、承載能力強、施工方便周期短、抗變形能力強、可循環使用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房屋、橋梁和隧道等現代建筑建造。雖然鋼結構本身不燃,但由于其良好的導熱性能,火災環境中鋼結構表面溫度急劇上升,其機械性能隨著溫度升高而逐漸失效?;诘刭|聚合物固有的耐火、優異的抗腐蝕性和高黏附性,它能夠很好地解決鋼結構防火涂層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有團隊用樹脂和硅灰分別對偏高嶺土地質聚合物進行了改性,得到了防火防腐功能一體化地質聚合物基涂層材料,涂層經1 h火焰沖擊后,鋼板背面穩定溫度最高為243 ℃,低于鋼結構材料失效溫度,且該涂層材料能保護鋼材料暴露在露天環境中180天不被腐蝕。
地聚物涂層的防火性雖優于傳統膨脹型涂料,但其經濟性與施工便捷性仍需優化。一方面,改性過程中添加的樹脂或納米填料(如硅灰)大幅提高了原料成本,可能限制其大規模推廣。另一方面,地質聚合物涂料因其快凝特性,通常需現場配制并快速施工,這對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議未來研究探索低成本固體廢棄物(如粉煤灰)替代硅灰,并開發預混干粉涂料以簡化施工流程。
3. 木結構阻燃
木材質量輕、抗震性好、美觀和施工速度快,常用于建筑物梁柱、墻體和屋頂等結構部分,還可用作永久性裝飾材料或輔助材料,如園林建筑、膠合板和木質地板等。然而,木材容易燃燒,導致建筑物結構受損,釋放有害氣體,這給木材在建筑材料中的廣泛應用提出了重大挑戰。將經過多種無機填料摻雜改性的地聚物涂料用作木材阻燃涂層,其遇火會生成致密的殘基層,殘基層能通過膨脹效應隔絕熱量與氧氣擴散,還可催生吸熱的交聯反應,吸熱過程協同抑制煙霧釋放,最終實現高效阻燃。
地聚物涂料在木材上的阻燃性能引發了廣泛的研發興趣。但不同于鋼結構,木材的力學性能往往更容易受到地聚物涂料的影響,例如高摻量無機填料可能導致涂層硬度增加,降低木材的柔韌性,進而影響其在裝飾領域的適用性。這是目前地聚物涂料在木材阻燃涂層上應用推廣的主要問題。
4. 墻體反射隔熱
反射隔熱涂料是近幾年發展的一種新型的節能材料,通過有效地反射、阻隔、輻射太陽光的能量,能明顯降低建筑物外墻、屋頂和室內溫度。地質聚合物的基材料導熱系數低,不易老化,具有較高太陽反射率,非常適合作為無機外墻建筑涂料基體。不同的研發團隊將二氧化鈦、中空玻璃微珠、硫酸鋇、納米二氧化硅等多種無機填料進行配比后摻雜,所制得的地聚物隔熱涂層能實現90%以上的反射率和高達20 ℃的隔熱溫差。
地聚物涂層的反射隔熱性能已接近商業化產品水平,但其環境適應性研究仍存在空白。例如高濕度地區涂層表面易滋生微生物(如藻類),導致反射率衰減;而紫外線長期照射可能引發填料的光催化分解,影響耐久性。建議研究地質聚合物在不同環境中的服役老化性能,為實際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3展望
地質聚合物涂料憑借其優異的力學性能、界面粘結性、耐腐蝕性、耐久性、阻燃隔熱性能以及早強快硬的特點,在建筑防護領域展現出顯著優勢,為混凝土防腐、鋼結構防火、木材阻燃、墻體反射隔熱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不過當前地質聚合物涂料的研究仍受限于實驗室規模,在實際工程應用中面臨較多挑戰:其一,材料的脆性大、易開裂特性限制了涂層的長期可靠性;其二,施工工藝復雜、成本較高阻礙了規?;茝V;其三,示范工程項目數量較小,缺乏實際應用數據。
關于地質聚合物未來在建筑涂料板塊的發展,需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材料創新:開發固廢協同利用技術(如粉煤灰、礦渣),優化硅鋁比以提升抗裂性;探索有機-無機雜化改性(如丙烯酸乳液、納米纖維增強),平衡涂層韌性與功能性。
工藝升級:研發預混干粉涂料或環境友好型固化劑,簡化施工流程,提升涂層均勻性與附著力。
應用深化:建立全生命周期評估體系,通過加速老化實驗,量化涂層耐久性,積累實際應用數據。
此外,地質聚合物涂料的多功能集成與標準化體系建設(如施工規范、性能檢測標準)將是實現產業化落地的關鍵。隨著綠色建筑需求的增長,地質聚合物基涂料有望成為可持續建筑防護材料的核心選擇之一,為行業低碳轉型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