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行業競爭激烈的形勢下,首鋼集團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練好堅守企業本質的“內功”,始終把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放在第一位,始終把提升經營質量資產質量放在第一位,不斷強筋健骨,推進發展質量向更高效率更有韌性更可持續轉變。
——首鋼高強輕量化、長壽命高耐蝕汽車板產品投入市場,每年為下游用戶減少碳排放102萬噸;
——首鋼新能源變壓器用低噪聲取向硅鋼噪聲較傳統產品降低3—4分貝,相當于從城中街移步至會客廳;
——首鋼鍍錫連續突破厚度設計極限,生產規格拓展為0.119—0.6毫米,高端板材實現關鍵技術跨越;
——首鋼能源用鋼、橋梁鋼、船板海工鋼等產品效益提升明顯,中厚板打造第四大戰略產品取得顯著成效……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首鋼憑借堅定的決心、創新的思維和務實的行動,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展現出強大的經營韌性,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持創新引領
打造比較競爭優勢
首鋼堅持“一引領兩融合”,不斷拓展和豐富創新認識論、方法論,以卓有成效的價值輸出和實現,讓創新成為首鋼破解發展瓶頸的“金鑰匙”,成為新時代首鋼創新發展的嶄新名片,更成為新起點首鋼啟航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行穩致遠的強勁引擎。
產品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還影響到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社會責任。汽車板國內市場占有率保持前三,成為寶馬、北汽、長城等國內主要汽車品牌第一大供應商。聚焦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用電工鋼,產品應用實現全球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全覆蓋,國內每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搭載“首鋼芯”。鍍錫板產品突破技術壁壘,DI材成功打入美國市場;蟬翼鋼用于黨的二十大明信片、北科大錄取通知書等文創產品制作。在重大工程領域,首鋼橋梁鋼供貨金沙江特大橋、怒江特大橋、常泰長江大橋等國家重點項目,海上風電鋼供貨山東半島膠州灣、廣東青州等海上風電場,中厚板在打造首鋼第四大戰略產品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生產工藝創新作為企業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上半年,首鋼技術研究院聯合各生產基地聚焦“四個制造”,自主開發“基于大模型的精整工序智能排產決策系統”,機組分配準確率超99.2%,排程規則符合率達100%;在首鋼股份開展鐵前提效降耗關鍵技術研究,實施高比例球團冶煉等技術;在首鋼京唐首次實現高錳鋼冶煉,產品表面質量良好;首次實現55%以上廢鋼比9爐連澆試驗,突破國內大廢鋼比連澆爐數、行業廢鋼比例的最高紀錄。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首鋼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擁抱數字化浪潮
打造智能工廠
“鋼鐵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是轉了更好,而是不轉沒有出路”“數智化轉型不是另起爐灶,還需因地制宜”……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首鋼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打造更便捷、更精準、更協同的智能化生產體系。
首鋼智新入選國務院數字化轉型試點單位;首鋼京唐入選工信部“數字領航企業”“卓越級智能工廠”;首鋼冷軋入選世界“燈塔工廠”,開發了智能排程、知識圖譜等67個數字化用例,客戶滿意度不斷提升,生產制造周期縮短18%。在營銷與采購方面,首鋼搭建了智慧營銷平臺,與寶馬等20余家重點客戶實現數據庫對接,高端領先產品銷量占比提高了12個百分點;開發了首鋼鋼鐵產銷一體化經營管理平臺,產銷協同效率提升60%,庫存降低15.3%。在物流領域,首鋼京唐攜手中國移動、中興通訊啟動5G專網改造,提升了5G專網的獨立性、承載業務的高可靠性;應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了全場景物流調度模型,實現了運輸計劃自動編制、運輸任務智能分配、運輸車輛智能調度等全流程智能化覆蓋。
打牢產業升級之基,提升運營管理之效,增強價值創造之力,首鋼股份數字化轉型成績突出。年初,鐵水溫降大模型驚艷亮相《新聞聯播》,營銷客服大模型提升了服務效率,優化了客戶體驗,助力了精準營銷,推動了業務增長;廠內物流一體化管控平臺智新區域上線試運行僅3個月,實現平均提效11%;數字化調度一體化管控平臺的搭建,將非計劃停機調度管控延時從40分鐘縮短至2分鐘。這些數字化應用場景,讓首鋼實現了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飛躍。
踐行綠色低碳理念
擔當社會責任
在國家“雙碳”戰略下,綠色低碳既是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破解“內卷”的新賽道。首鋼堅持“技術領先、綠色低碳”的發展路徑,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通過技術創新帶動全面創新,切實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服務優勢、品牌優勢和競爭優勢。
首鋼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生產運營之中。首鋼股份圍繞國家政策、低碳行動規劃及客戶需求,上半年,有效推進39項降碳措施項目落地,快馬加鞭推進近“零”碳排放冶煉高品質鋼示范項目。首鋼遷鋼成為全球首家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鋼鐵企業;首鋼京唐建成世界首例“燃—熱—電—水—鹽”五效一體高效循環利用系統。首鋼朗澤的創新更具顛覆性——建成全球首個全流程工業尾氣制燃料乙醇項目,實現對鋼鐵工業尾氣的高效清潔利用。這些突破讓傳統高排放的鋼鐵產業走向綠色低碳。
綠色已成為首鋼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首鋼積極搭建智慧碳管理平臺,力爭在低碳賽道上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提升核心競爭力。首鋼與客戶共同打造綠色低碳鋼鐵供應鏈,持續鞏固低碳先發優勢,建立汽車板低碳產品價格體系。上半年,與一汽大眾正式簽署“綠鋼”戰略合作備忘錄,攜手中山慶璉舉辦40%可溯源循環材料低碳項目發布會,行業影響力不斷擴大。成功開發50%大廢鋼比免涂裝電力塔架用耐候鋼并實現應用轉化,樹立熱系綠鋼產品行業應用典范。
在節能減排方面,首鋼同樣成果顯著。首鋼股份2號2650立方米高爐、8號360平方米燒結機在全國重點大型鋼鐵生產設備節能降耗對標競賽中問鼎“冠軍爐”,多項節能改造項目推動極致能效走深走實。首鋼通過技術創新和設備升級,不斷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為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注重強鏈補鏈延鏈
構建產業生態
強鏈補鏈延鏈是中國當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策略。首鋼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提升產業協同效應和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首鋼聚焦產業鏈關鍵缺失環節不斷發力。首鋼京唐在氫能領域,積極研發形成較為完備的輸氫管線鋼產品矩陣。B/X42/X52/X60/X65MH全系列輸氫管線鋼,突破了氫脆損傷、低溫韌性等6項關鍵技術瓶頸,主持編制《氫氣輸送和存儲管道用鋼板及鋼帶》國家標準,進一步完善了行業標準體系,從標準層面補齊產業鏈的軟環境短板,保障產業鏈健康發展。
礦產資源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在鐵礦產資源保障方面,首鋼礦業作為重要的原料供應基地,營業收入、利潤、精礦粉等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額完成預算進度。露天采礦堅定不移高打總量,最大限度延長露天服務年限;地采生產全面落實資源保供工作方案,確保生產與擴建工程投產順穩銜接;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提升供需兩端“全天候”發運能力,建材產品產銷兩旺。首鋼國際統籌協調產運銷,合理調配資源,切實保障基地資源穩定供應,為鋼鐵主業的穩定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首鋼國際鋼貿不斷拓展出口渠道,鋼材出口實現量質雙升;首鋼工程海外工程拓展初見成效,出口簽約大幅提升;服務產業打造一流服務品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通過拓展海外市場,首鋼不僅擴大了產品銷售范圍,還提升了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完善了產業鏈布局。
產融結合相互賦能
雙輪驅動發展
產融結合是指產業與金融業在經濟運行中為了共同的發展目標和整體效益通過參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參與等方式而進行的內在結合或融合。首鋼積極探索產融結合的發展模式,通過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
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高資本運作質效。上半年,首鋼基金持續推動產業精準投資,科幻基金向云鯨智能項目出資7000萬元,招引其子公司入駐融石廣場。助力找鋼網于2025年3月10日港股上市發行,樹立了“以資金之水潤澤實體經濟”的標桿范式。冬奧廣場人形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引入中科聞歌、因時科技等代表性企業,舉辦“人形機器人產業投融資路演”“機器人相關數據標準編研啟動會”等一系列產業活動,助力項目招商和入園企業發展?!笆奈濉币詠?,首鋼基金從早期的財務投資,逐步轉向“戰略投資+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資產精益運營”。與通州、石景山、順義等政府部門設立專項基金,管理規模與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綜合融資成本由期初的3.27%降至3%,為安全穩定獲取收益提供了堅實保障。
產融結合可以更好地協調產與融的關系,促進實業與金融的業務模塊獲得協調發展。首惠產融不斷強化“金融+科技+共享”屬性,圍繞下游銷售規模的產業鏈資源,提供了綜合高效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笆奈濉币詠?,京票規模屢創新高,新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000余家,平臺企業總數達到4850家,流轉層級超過10級,成為北京市屬企業首家;創新推出“到貨通”“發票通”“保理通”,覆蓋供應鏈金融全場景服務,較好地完成集團戰略部署。首鋼京票業務初步打造了圍繞首鋼京票應用的生態鏈圈,為集團成員單位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流動性支撐,豐富了集團金融工具箱。
推進發展質量轉變,不能被動防守,而是要主動重構競爭維度。首鋼集團堅守企業本質,在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強鏈補鏈延鏈和產融結合、提升資產質量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面向未來,首鋼將繼續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一引領兩融合”為戰略路徑,在技術創新中鍛造“硬核實力”,在數字化轉型中激活“智慧動能”,在綠色低碳中搶占“發展先機”,在產融協同中實現“深度賦能”,在拓展產業生態中構建“共贏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