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聯合中國一重、中煤科工共同建立礦山裝備創新聯合體,旨在發揮各自優勢,推動能源資源勘查領域“卡脖子”技術和設備突破。
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聚焦設備更新、以舊換新、循環利用、標準升級四大關鍵行動,系統部署二十條具體措施,啟動了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隨后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推進會,要求中央企業加速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加速推進智能制造裝備應用,加大老舊裝置改造。
據介紹,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新一任黨委正圍繞“大地質”主業,構建地質勘查、生態地質、工程地質、地理信息專業領域,培育地熱能和煤層氣戰略性資源開發的“一體四翼兩培育”產業發展格局。在深耕以上領域過程中,隨著技術水平和市場需求不斷提升,設備升級革新需求也隨之增加。然而,當前我國地質行業不僅科研設備依賴進口,野外勘探物、化、遙、鉆探、實驗測試等各類設備大多依賴進口,國產化程度低。推進礦山裝備更新改造,實現國產化替代,對于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意義重大,對于地質行業中央企業來說,既是政治責任,也是現實需要。
在此次三家央企建立的礦山裝備創新聯合體中,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煤科工集團均為礦山設備需求方,中國一重主營業務包括為鋼鐵、電力、汽車、礦山、石化、核電、交通運輸等行業及國防軍工提供重大成套技術裝備,是礦山設備供給方,三方協作實現了B2C和C2B的結合。
“當前我國鉆探設備最大的難點是液壓系統和發動機,適應長時間艱苦環境野外作業的發動機,是礦山設備國產化道路上首先要破解的問題。”中國一重工作人員介紹,除了礦山勘探設備,礦山采掘、運輸、監控設備均是研發方向。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安全性,降低生產成本是國產設備擊敗進口設備占領市場的關鍵。
據悉,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共有各類設備7000余臺套,這些設備選擇“換新”還是“改造”,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正在進行精準測算,分析經濟周期、市場需求和投資回報,統籌考慮技術更新速度與設備更新周期的關系,確保收益最大化。
“中央企業履行新時代新征程黨中央賦予的重大使命,必須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先進的設備設施是央企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保障,在推進設備更新中,我們不僅要算政治賬,也要算經濟賬,淘汰下來的設備設施將通過妥善回收利用,探索循環經濟新路徑,實現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雙贏。”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賈春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