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奮戰中的營口市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營口市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提示
攻堅之年攻堅之戰,營口市謀全局、抓重點,找準突破口,牽住“牛鼻子”,從項目建設、民營經濟、河海文章三方面發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年中答卷。今年前5個月,營口市開復工項目591個,完成投資203.1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列全省第五;新增經營主體4300戶,全市經營主體總數達30.72萬戶,同比增長4.35%。
目標已定,其志必堅。攻堅之年攻堅之戰打響以來,營口市聚焦八個新突破,全力打好八大戰役,錨定建設“三地四市”目標定位,細化十方面重點任務,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企業、大抓園區、大抓創新,打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營商環境組合拳,統籌下好經濟建設、城市發展、民生福祉一盤棋。
凝心聚力,重點突破。營口市立足自身優勢,堅持項目為王,推動一大批重點項目落地開工;堅持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扶持民企做大做強;堅持做好河海大文章,深入實施遼河文化產業帶建設和港產城融合發展兩大戰略,重拳出擊,捷報頻傳。
抓好項目建設
為高質量發展蓄積動能
6月30日,18兆瓦中速全集成海上風電機組在營口華能仙人島熱電廠完成吊裝,標志著創造風輪直徑260米、單機功率18兆瓦“兩個全球第一”紀錄的風電機組在營口市投入商業化應用。
這臺“巨無霸”機組整機重量近800噸,葉輪掃風面積約5.3萬平方米,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在滿發風速下,機組每轉動一圈可發44度電。
仙人島令人振奮的場景,是營口各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的一個代表。為了打好主動仗,做足提前量,營口市印發了《營口市2023-2024年項目建設“冬季行動”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各類前期工作。3月18日,作為全省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動員大會主會場之一,營口市組織7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01億元,項目規模、結構、總投資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9%,增速為全省第三,圓滿實現“開門紅”。
為幫扶項目盡快落地開工,營口市選取總投資2035億元的33個重大項目,由31位副市級以上領導擔任市級“項目管家”,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團隊、一張圖表、一抓到底”的全程服務。31位市級“項目管家”累計現場調研49次,電話調研44次。市級幫扶團隊現場調研37次,縣區管家團隊現場調研152次,共解決難題38個。
為增強各縣區、園區競爭意識,營口市實行“賽馬”機制,倒逼項目落實。建立“月通報、季總結、年結賬”考核制度,對各地區項目建設和投資完成情況進行排名,并以《營口市固定資產投資與項目管理工作通報》的形式向四大班子領導通報。市政府定期約談排名末位地區的主要負責同志,努力營造“比開工、拼進度、曬成果、亮特色”的良好氛圍。
營口市建立“建設項目庫”“儲備項目庫”和“重點項目庫”3個項目庫,全力做好調度在建項目、謀劃儲備項目、清單式推進重點項目。截至目前,“建設項目庫”已落實開復工項目833個,總投資3205億元;“儲備項目庫”現有儲備項目1321個,總投資7251億元;“重點項目庫”中納入省級十五項重大工程項目21個,總投資1161.7億元。營口市2024年列入全省重大央地合作項目清單項目15個,總投資約1400億元。
壯大民營經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水
自動上料、自動稱量、自動打磚、自動入窯、自動包裝,在營口光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車間,“5G+工業互聯網技術”將人、機、物數字聯通,混料-生產-成型-發運,全程實現信息化操控,僅此一項企業每年就能節省成本800萬元。在廠房屋頂架設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一年最低可節省電費50萬元。
曾經在人們心目中“重口味”的鎂產業,如今開啟綠色轉型、智慧發展新征程,這也成為營口市加速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布局新賽道,挖掘新潛能的生動寫照。
在營口,民營經濟占主體。營口市錨定全省民營經濟標桿城市的目標定位,多措并舉傾力為民企搭橋鋪路,讓民企敢投敢試敢闖。
營口市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先后出臺《營口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營口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實施細則》,全力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良好的法治環境、優越的營商環境。強化“項目管家”精準幫扶機制,開通“政企直通車”,截至4月底,累計服務企業24.8萬戶,解決各類重點問題175個。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營口市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實施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升級工程。1月至5月,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6.6億元,同比增長50%。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0家,新增注冊登記科技型中小企業237家。
用“金融活水”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營口市組織銀行保險機構扎實開展“普惠金融推進月”活動,推動政、銀、保、企對接,“真金白銀”的注入為企業送來“及時雨”。
民企強則營口強。截至5月末,營口市經營主體達到30.72萬戶,民營經濟主體29.8萬戶,占比97%。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4.4億元,同比增長2.2%,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6.3%。民營經濟稅收收入72億元,占全市稅收收入80%以上。全市有專精特新企業125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95家,高新技術企業431家,雛鷹瞪羚企業199家,民營經濟顯露勃勃生機。
做優河海文章為高質量發展鑄強引擎
營口因河而生,向海而興。“港產城”融合發展和遼河文化產業帶建設是營口市重點實施的兩大城市發展戰略,不僅能有效推動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更有力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營口市制定《營口市“港產城”融合發展規劃》和《“遼河文化產業帶”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營口市大遼河沿岸地區綜合規劃設計總體規劃方案及行動計劃》,成立工作專班,以兩大戰略發展規劃為綱領,綜合施策、靶向發力,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步伐。
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全力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快速實施。謀劃總投資1555億元的172個“港產城”融合發展項目,其中,港口基礎設施重點推進總投資214億元的鲅魚圈港區鋼雜泊位改造等7個項目;臨港產業重點推進總投資916億元的建發盛海搬遷擴建等109個項目;城市發展重點推進總投資425億元的沿海產業基地冶金化工重裝備區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等56個項目。
發展臨港經濟,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營口市全面參與全省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仙人島能源化工區和沿海產業基地精細化工產業園發展,總投資116億元的中交營口LNG接收站等項目有序實施,重點推動總投資112億元的陸上風電等項目建設,加快港口型物流樞紐和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營口市加強頂層設計,合理布局,加快遼河文化產業帶建設。遼河文化產業帶北起原造紙廠水庫西側,南至咸水河,岸線總長度約42公里,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
按照“充分挖掘、利用、保護好工業遺產,統籌產業和空間布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要求,以及“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推進”的原則,首批遼河文化產業帶籌劃及建設3個項目,即營口大遼河城市段成福里至大遼河入海口(以下簡稱“西段工程”)和造紙廠東路至成福里(以下簡稱“東段工程”)2個整治工程建設項目,以及建設營口老港3號碼頭城市更新項目。
目前,西段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該工程騰遷遼河沿岸漁業和石油等污染企業,拓寬大遼河河堤路、新建和改造排水泵站、新建城市休閑區,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造遼河沿岸環境,推進老城區城市更新,同時促進了周邊文體旅目的地衍生發展,逐步成為營口新的休閑娛樂打卡地。
東段工程包括5公里大遼河沿岸防洪堤提升、6公里濱河街(造紙廠東路至成福里段)道路及配套管網,以及32萬平方米遼河沿岸城市綠道、城市休閑區工程。目前,成福里至聯盟路防洪堤工程和濱河街道路及配套管網工程已開建,配套管網施工已基本完成,城市休閑區正在有序施工。
年中回眸,聚焦營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近距離觀察營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徑,城市發展生機勃勃、活力四射,折射的是營口市委、市政府攻堅克難的信心決心,凝聚的是全市上下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強大合力,彰顯的是這座河海之城開放包容、創新進取的魅力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