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彥平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為鎂制品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政策環境的建議》已收悉,結合協辦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菱鎂行業基本情況
營口地區共有涉鎂企業617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7戶,固定資產總值近340億元,有生產設備2278臺(套),從業人員7萬余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近3000人,技術工人萬人以上。我市鎂行業產品主要有:鎂質耐材、鎂化工、和鎂質新材料。以鎂質耐火材料為主,產品覆蓋率占到國內市場的60%和國際市場的40%。氧化鎂電熔爐、鎂質系列磚生產線及超高溫隧道窯數量居全國第一位、高品級電熔鎂砂、燒成磚、不燒磚和功能性耐火材料等定型產品年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擁有亞太地區第一大堿性耐火材料生產企業青花集團、全國最大鎂碳磚生產企業金龍集團、全國最大重燒鎂砂生產企業嘉晨集團、全國最大電熔鎂砂生產企業遼寧新發展集團、世界最大的化學法硫酸鎂肥生產商及出口商菱鎂化工集團。
二、推進菱鎂產業轉型升級的工作情況
(一)大力宣傳產業政策
我市通過組織召開專門會議、印發《營口市惠企政策文件匯編》、聘請行業專家開展政策解讀等多種方式宣傳產業政策,鼓勵引導企業進行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今年2月份我市組織召開創新綠色發展轉型升級政策解讀會,邀請40余家優質中小企業及相關領域專家共60余人參會,講解創新型中小企業、綠色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方面的政策。
(二)壯大生產規模
2023年,我市鎂產業規上企業數量已達到227戶,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的31.9%。2023年,鎂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20.5億元;營業收入248.9億元;利潤1.86億元;應交增值稅5.84億元;耐火材料制品產量457.8萬噸。金龍、青花、奧鎂、濮耐等4戶頭部企業的營業收入已占到全市鎂產業集群總營收的33.2%。鎂質耐火材料制品、硫酸鎂肥和電工級氧化鎂粉三種產品的年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三)提升科技水平
我市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余家,瞪羚企業6家,雛鷹企業10家。省級專業技術創新中心7家,市級專業技術創新中心18家。5家省實質性產業聯盟,14家市實質性產業聯盟。1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6%。4家涉鎂企業被認定小巨人企業,9個科技項目列入省級“揭榜掛帥”科研攻關項目,34個項目列入市工業企業技術創新重點項目計劃。營口菱鎂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中國菱鎂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大石橋市美爾鎂制品有限公司獲得中國菱鎂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遼寧嘉順、大石橋美爾鎂2家企業獲得中國菱鎂行業達標企業。大石橋市金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入選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示范單位。
(四)升級鎂質產業
一是鎂化工產業有新發展。依托菱鎂化工集團重點圍繞我省菱鎂礦、水鎂石礦、硼鎂礦等資源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不斷深入研究,致力于鎂素營養在植物、動物、人體、工業品添加劑等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二是鎂質新材料有新突破。依托遼寧嘉順、美爾鎂公司和榮興達公司生產的電工級氧化鎂粉和光學晶體材料、光學真空鍍膜材料,年產電工級氧化鎂粉3.5萬噸,光學晶體材料、光學真空鍍膜材料等產品2200噸,拓寬了電熔氧化鎂材料在其他行業中的應用,促進氧化鎂深加工技術升級,提高鎂資源利用率,增加鎂資源附加值。
(五)嚴控菱鎂產能
深入貫徹落實《遼寧省關于推進菱鎂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遏制菱鎂礦浮選及鎂砂行業產能過剩,提高產業集中度。一是確保《菱鎂礦浮選及鎂砂行業產能置換辦法(試行)》的有效實施。對全市各類菱鎂產業生產線情況開展了摸底調查,依據企業報送結果,進行了營口市菱鎂產業生產線清單進行公示、公告,共有169家企業1040條生產線。二是根據我市具體情況,研究修改了《營口市菱鎂礦浮選及鎂砂行業產能置換流程》,規范置換流程,為大石橋成達公司、營口鎂年晨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完成產能置換,減少產能11.3279萬噸。三是淘汰落后及過剩產能。淘汰了27家69座輕燒反射窯和5座重燒窯。四是開展日常工業節能監察工作,為加快推進工業企業節能增效,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鎂制品行業多戶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監察。組織市耐材協會與中鋼熱能院對中建鎂磚、富城耐火、宏宇集團、全順佳明4家耐材企業進行專業節能診斷,指導企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六)培育優質項目
積極推進優質項目培育,2023年,我市共有營口煒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產5萬噸環保不燒新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遼寧嘉順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防火電纜用特種礦物質絕緣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等24個菱鎂產業項目開復工建設,總投資17.5億元,當年完成投資2.0億元。其中遼寧嘉順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防火電纜用特種礦物質絕緣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已經試生產,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實現2.5億元。該項目是順應綠色智能環保的要求,對傳統生產體系進行數字化重構,引入先進智能設備代替傳統機臺生產模式,在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作業環境的同時將生產管理、人員管理及財務管理逐步實現數字化融合,穩步向智能化工廠轉型。同時,今年我市培育的遼寧嘉順科技有限公司核電級電熱管用氧化鎂項目等12個優質項目,均列入省菱鎂產業高質量發展項目庫。
(七)加快轉型升級
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光陽耐火投資1.3億元建設智能化生產車間、中鎂高溫投資0.8億元建設節能環保生產線、金泓源年產20萬噸新型窯外分解工藝鍛燒氧化鎂粉等項目,通過引進先進的數字化設備,運用機器人群管控系統、5G數據傳輸、MES系統等數字化技術,已經在部分企業、生產線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奧鎂公司獲得省智能工廠稱號,鲅魚圈耐火、中建鎂磚獲得省數字化車間稱號。
(八)推進綠色發展
積極推進菱鎂企業綠色發展。 遼寧嘉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鲅魚圈耐火、佳鎂耐火2家企業獲得省級“綠色工廠”稱號。推動菱鎂產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重點推廣金龍集團的“5G自動化生產車間”、遼寧營口鎂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利用菱鎂石尾礦進行二氧化碳捕集和余熱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遼寧中鎂集團“利用廢棄高鈣菱鎂礦石制備高熔點鎂鈣磚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應用”等資源高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項目,促進了耐材行業生產設備向大型化、自動化、環保零排放轉型升級,提質降本增效。
(九)爭取專項資金
積極為企業爭取專項資金,助推菱鎂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共為遼寧嘉順、遼寧奧鎂等5家企業爭取專項資金300萬元,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注入資金活力。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快創新驅動 科技引領轉型
充分利用《營口市推動科技創新十項政策》,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后補助、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企業·博士雙創計劃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快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以鎂骨干企業為主體,支持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共同參與組建省級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同時,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研發經費投入等方面給予培訓、指導和服務,培育核心竟爭力,把菱鎂產業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力軍,加快培育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企業科技人才隊伍。
2.編制發展規劃 優化產業布局
制定科學完善的產業發展規劃是指導行業發展方向、優化產業布局、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重中之重。按照集約化、集聚化原則,鎂制品加工項目必須進入產業集聚區。優先考慮集聚區內拆除現有傳統輕燒鎂窯、重燒鎂砂窯、中檔鎂砂窯,改建為新技術、新工藝窯爐;優先考慮依托現有關閉的企業,有用電負荷、閑置場地廠房等資產進行盤活重組的項目,采取產能減量置換方式,實現菱鎂產業提檔升級;優先支持建設鎂制品終端項目。
3.促進兩化融合 構建服務平臺
圍繞產業結構特點和實際情況,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全力引導企業應用互聯網改造生產、銷售、管理等產業鏈各環節,切實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促進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搭建營口市鎂產業科技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為全地區鎂產業企業提供專業信息咨詢服務;推動鎂產品交易平臺建設和鎂質材料檢測服務平臺建設,增強產業集聚效應。
4.做好重點突破 發揮典型作用
充分推廣菱鎂行業典型示范作用的項目建設,重點支持有條件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上市融 資等形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利用環保、國土、安全和產業政策等綜合手段,推動不達標的中小企業退出。支持骨干企業以品牌、技術、資金等要素為紐帶,推進橫向兼并重組,縱向延伸產業鏈。支持骨干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上市融資等形式,進行兼并重組。
5.堅持綠色發展 資源綜合利用
積極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文件精神,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先行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我市菱鎂等行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工作,支持企業綠色、智能工廠創建,引導鎂產業全流程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綜合利用,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生產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鎂產業向“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