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在其官網發表文章《深化管理改革 暢通高質量發展——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加快轉型升級》,介紹了公司聚焦陜西有色行業轉型升級這個主責,以新質生產力武裝深化管理改革,暢通高質量發展的舉措。9月19日,《中國有色金屬報》刊發了此文。尚鎂網注意到,陜西有色集團已經將“鎂基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作為公司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賽道、布局未來發展先機的重要戰略部署。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介紹,公司高起點高標準開局,精準落子鎂產業?!拔枧_再大,自己不上臺,永遠是個觀眾。”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發揮自身優勢,搶抓鎂產業市場機遇,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以身入局,進軍陜西省鎂產業建設發展,成立鎂產業項目籌備工作組,對標世界一流全面謀劃陜西省鎂產業發展,著眼國內鎂資源富集重點區域開展企業并購和鎂冶煉新技術研究,努力走出一條有別于國內同行業頭部企業的差異化發展之路。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運用項目評價“六性原則”,比對同行業鎂冶煉和鎂合金加工材項目的技術先進性、生產成本、工藝核心成本、投資要素價格等,加快相關企業并購進度,同步開拓下游市場,做好客戶對接。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是以國有資本投資及產權管理和有色金屬資源開發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形成了“勘研建、采選冶、材裝貿”等全鏈條業務,具有全要素產業體系結構及多種金屬的品類結構,是陜西有色金屬產業的龍頭企業,2021年,被確定為陜西省大力培育的兩家世界一流企業之一。在陜西省乃至國家工業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多家下屬子公司——金鉬集團、寶鈦集團、西北地礦集團、榆林新材料等企業,也都是行業翹楚。2023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765億元,利潤總額50.7億元。目前有20家權屬企業,在職職工4.1萬人。
陜西有色集團以實現資本最大化增值為目的,以優化資本結構為手段,進一步加大資本運作的力度,展開有布局、有節奏、有力度的投融資活動,努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深化管理改革 暢通高質量發展——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加快轉型升級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全局進行集中部署和具體安排,標定了國資國企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節奏和工作的重點,強調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總體目標,提出增強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要求,明確了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全面貫徹黨的改革精神,堅定貫徹落實陜西省委、省政府深化改革部署,聚焦陜西有色行業轉型升級這個主責,以新質生產力武裝深化管理改革,暢通高質量發展。
改革產業布局
全面推進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
舉旗定向產業方向。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明確了“材裝并進、高端綠色”主業定位,構建起“并行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并行培育壯大戰新產業,并行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的主業發展骨架,瞄準“傳統產業升級晉檔,落后產能換道退出,戰新產業搶道挺進,發展方式綠色低碳,產鏈生態合作共贏”五大方向發力,確立了“千億產值新增、百項‘國之重器’突破、十個以上專精特新企業上市、一流企業創建和有色金屬高新材料新名片打造”的“千百十一”高質量發展總目標,以產業新方向的確立解決發展什么的問題,由此拉開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管理改革提升的帷幕。
產業路徑調頻換道。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兼顧傳統產業升級和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挺立,系統實施產業鏈五級延鏈建群、產品鏈五式創新集群、需求鏈五種市場應對、管理鏈上“產業鏈、產品鏈、產品成本鏈、產品增值鏈和市場鏈”等五類圖譜統籌、評價鏈五項專效激勵的主業提質路徑,以產業新路徑的調整轉化解決如何發展的問題,加快建立新型工業體系。
產業謀劃“五個并重”。為切實提高項目謀劃質效,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針對不同類型產業項目謀劃提出要統籌好在建項目建設與達產達效并重、科創項目對接與在研項目組織并重等“5個并重”原則,進一步明確各類項目在謀劃過程中的工作重心與主要抓手。經研究,陜西有色金屬集團與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先后簽署共建新材料研究院合作協議,在有色金屬關鍵基礎材料、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突出目標價值,對標科創“八個標準”和項目評價“六性原則”,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合作,積極研發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
戰略性新興產業搶道挺立。遵循“現代高端、技術創新、綠色低碳、循環利用、數字智能”,錨定“鎂基一體化循環經濟、碳硅新材料、新能源材基、稀貴基、鈦基、鉬基、釩鎢、鋁基”等新增八大百億元級產業園區建設,構建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生態,成為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賽道、布局未來發展先機的“關鍵一招”。在延安市黃陵縣投資建設的陜西有色黃陵碳硅新材料產業園區項目,園區規劃占地1400余畝,被列為陜西省政府主要領導重點調度項目和延安市“十大建設項目”之一、納入省級重點項目盤子,拋下了新增百億元園區建設第一錨。
改革創新生態
以關鍵技術支撐產業體系建設
從“認識端、行動端、能力端”3個維度剖析,當前,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在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窄認識、窄行動”“能認識、少大動”“高認識、難行動”等方面的關鍵堵點。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做好“四個一批”產業化發展組織、“四個一批”科創工作組織、“四鏈融合”科創產業轉化、“國之重器”對接攻堅轉化,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繪制現代產業體系藍圖。
既換湯也換藥,新方子對癥新問題。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將聯創公司更名為陜西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暫定名),新公司的職責定位為遵循陜西有色金屬集團轉型升級戰略和科技創新戰略并為之服務;研究提出并指導推進“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意見;研究提出并指導推進“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意見;承擔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直管產創項目的投資管理;承擔與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在空天復合材料、結構型材料、熱控材料、特種材料、功能材料等金屬基復合材料方向的科技研發與產業孵化;協調各權屬企業產創轉化項目;承擔產創鏈信息成果、情報收集使用。
合作高端資源,配裝智力引擎。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始終踐行“院所即我,我亦院所”的創新模式,先后與國內超過20所高校全面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產業創新研究院,與西北工業大學共建陜西省鈦鎳材料創新中心,承載重大科技攻關,迭代推動有色金屬新型材料產業持續發展;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陜西有色碳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延安引進設立院士工作站(室),引進高端智庫,搭建技術創新平臺,進一步深化校企雙方產學研合作,在碳硅產業(延鏈)、高性能復合材料等多個重大項目上進行聯合攻關,培養科技人才,推動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改革增長路徑
重點突出新增長點打造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從根本上解決好“穩當下、利長遠”問題,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瞄準“新產業制造、新提質提產、新產品、新提效降本、新礦產收儲、新市場與新領域開發”等6個方向,催生經濟新增長點,并以此作為檢驗轉型升級成果的重要標尺。
高起點高標準開局,精準落子鎂產業?!拔枧_再大,自己不上臺,永遠是個觀眾?!标兾饔猩饘偌瘓F發揮自身優勢,搶抓鎂產業市場機遇,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以身入局,進軍陜西省鎂產業建設發展,成立鎂產業項目籌備工作組,對標世界一流全面謀劃陜西省鎂產業發展,著眼國內鎂資源富集重點區域開展企業并購和鎂冶煉新技術研究,努力走出一條有別于國內同行業頭部企業的差異化發展之路。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運用項目評價“六性原則”,比對同行業鎂冶煉和鎂合金加工材項目的技術先進性、生產成本、工藝核心成本、投資要素價格等,加快相關企業并購進度,同步開拓下游市場,做好客戶對接。
堅守“國之大者”,精準鏈群百項“國之重器”。百項“國之重器”突破,是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千百十一”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以來,聚焦“卡脖子”“國之重器”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突破,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分兩次梳理安排首批“國之重器”科創項目108項,累計投入研發經費1.17億元。近期,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對標科創“8個標準”,認真核算項目研發總投入,明確每個項目的科創價值、產品體系和行業領域等所屬類型及項目等次,分類建立技術需求清單,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重點攻堅“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智能、新技術突破”等項目。
改革管理方式
實施風險防范預防管理
實施安全環保“穿透式”管理、生產經營“預防式”管理、產業項目“收益式”管理、科技創新“生態式”管理、現代產業“圖譜式”管理、政產學金“協調式”管理、從嚴治黨“融合式”管理、企業發展“升級式”管理等“八式”管理改進以來,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緊盯“合規、市場、供給和政策”4個端口,狠抓風險源頭研判、風險超前預防、依法合規經營、防險責任考核,在穩產高產、穩健增長的同時確保資金安全、風險可控,全面提升生產經營管理效能。
止住動脈“出血點”,果斷關停重虧企業。陜西有色冶金礦業集團權屬的3戶法人企業因資源瀕臨枯竭、工藝技術落后、設備升級改造費用高昂等原因造成企業成本倒掛,連續3年重度虧損。經研究,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果斷同意該3戶企業臨時停產,及時止損減虧。同時,研究通過了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總部與銅川鋁業歷史遺留債務解決方案,并同意陜西美鑫處置銅川鋁業相關閑置資產。
價值最大,推動“天宏光電”土地資產盤活。陜西有色金屬集團與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啟動天宏硅業和光電科技兩戶停產企業以其土地資產為主的盤活工作,專題研究盤活初步方案,要求突出“價值最大化、開發市場化、模式現代化、開發合作化”原則推動盤活工作,明確在西安有置地、建院需求的集團內部企業,全部集中到“天宏光電”地塊區域;小、散、地處偏遠的資產,堅決予以市場化盤活處置。近期,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召開現場辦公會,明確土地盤活方式,對資產分類處置、賬目核算、土地收儲、項目謀劃等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安排。
合規創新,一流總部機關建設加速推進。今年以來,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先后研究通過了一系列有關集團總部基礎管理的制度規范,決定成立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合規委員會,明確其人員組成、相關職責,確保合規體系建設有人管、管得好、抓得牢、成效好;實施《集團公司總部有關工作責任部門劃分方案》,清晰界定總部各相關部室的業務劃分;實施修訂后的《董事會議事規則》和《董事會專門委員會議事規則》,推動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進一步依法合規運行;制訂一流機關創建方案,實行周(月)例會制度和狠抓產業鏈項目謀劃、總體債務風險防控等六項重點工作“一月一調度”管理機制,抓實事關大局的重大業務和事項;健全發展目標、產業謀劃、科技創新成效、人才培養、開放合作、績效準則等“六項制度”,逐步建立管全局、管長遠、管根本、管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制度體系,作為衡量并回答“發展沒發展、發展得怎么樣”的重要評判標準。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將牢牢把握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方向目標,高端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站位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水平推進科技創新取得實效、高起點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暢通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貢獻省屬國企的擔當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