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稅務系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不斷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聚焦精準施策
促進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有效發揮
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創新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經費,因此,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我國稅收領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政策措施,能夠有效激發企業推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
點擊圖片跳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指引(2.0版)》電子書
近年來,國家不斷提高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2017年開始,國家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分行業分批次由50%提高至75%,到2023年又提高至100%,并明確作為一項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為引導企業更早更及時享受紅利,政策享受時點也多次提前,從最初只能在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時享受加計扣除,到每年10月份預繳申報時也可享受,再又新增7月預繳申報期作為政策享受時點。同時,稅務部門不斷提升政策落實精度,加力深化“政策找人”,制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指引(2.0版)》進一步明確政策執行口徑,保障企業應享盡享。
政策力度“加碼”,企業受益明顯。從今年上半年結束的2023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看,全國共有62.9萬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3.45萬億元,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在支持高科技企業創新方面,2023年,40.5萬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加計扣除金額為2.83萬億元,同比增長15.1%,戶均加計扣除金額是非高新技術企業的2.5倍;在支持民營企業創新方面,2023年,民營企業享受加計扣除金額為2.59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占全部企業加計扣除金額的75%。
稅務部門將進一步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全力護航各類企業創新發展,更好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落實減稅降費
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的載體,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依靠實體經濟,而減稅降費作為惠民利企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舉措,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助力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真金白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減稅降費更加注重精準有效。
今年以來,稅務部門按照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全國兩會強調“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要求,加力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增強政策精準性和針對性。2024年1-8月份,現行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超1.8萬億元,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新質生產力增添動力。
真金白銀的減稅降費紅利對實體經濟發展壯大和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的支持作用明顯。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步伐加快。制造業穩步向中高端邁進。1—8月份,我國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6%,占全部銷售收入比重為29.7%,較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在發展穩中向好的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銷售收入占制造業銷售收入比重分別為16.5%和15.6%,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顯示我國制造業價值鏈布局逐步邁向中高端。數實融合日益深化。今年1—8月份,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2%,企業采購數字技術金額同比增長8.6%,反映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水平得到提升。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今年1—8月份,我國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綠色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4%、19.9%和5.8%,清潔能源發電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4%,新能源車整車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3.6%。
優化稅費服務
營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稅收環境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引起組織形態、生產方式、經營模式、鏈條體系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對稅費服務和稅收監管的優化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稅務部門圍繞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不斷完善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稅收環境。
在優化提升稅費服務上,稅務部門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以“持續提升效能·辦好為民實事”為主題,連續第11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集成推出四方面一系列惠民利企服務舉措,通過簡化辦理流程、推動業務集成、拓展數據共享、增強部門聯動并不斷完善稅費服務訴求解決機制,持續推動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效能整體提升。今年,統一規范的新電子稅務局實現全國上線,多個綜合辦稅繳費場景將涉及多稅費種、需要多次辦的事項整合為一次辦結,辦稅時長比過去減少20%,有效降低企業納稅繳費成本,助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
稅務部門還充分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聚焦產業鏈供應鏈不暢的困難企業發展訴求深化“補鏈助企”,建立并持續優化完善“全國納稅人供應鏈查詢”平臺,幫助企業拓展上游原料供給來源、打通下游產品銷售渠道,讓供需雙方對接更加順暢,進一步提高產業鏈韌性。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對違法者的打擊就是對守法者的保護。作為行政執法部門,稅務部門深化依法治稅、以數治稅、從嚴治稅,持續健全以動態“信用+風險”為基礎的監管機制,始終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對守法經營企業避免打擾,對涉稅違法犯罪依法打擊,有效維護經濟運行秩序和國家稅收安全。特別是對職業化、團伙化的涉稅違法犯罪,充分發揮稅務、公安、法院、檢察等八部門常態化聯合打擊工作機制作用,以零容忍態度集中力量“露頭就打”,切實維護廣大納稅人繳費人的合法權益,稅收營商環境更加規范有序、更顯法治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