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水泥行業資訊
錯峰生產救不了當前水泥行業
發表時間:2024-12-02

錯峰生產原本是為了避免冬季采暖期污染物疊加排放而采取的限產措施,但是不得不承認,在特定時期對于緩解產能過剩、穩定行業效益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以至于后來逐步演變成常態化錯峰,但將其視為解決水泥行業當前危局的唯一手段,無異于太過理想化。


1、錯峰生產從來就不是為了“拯救”水泥行業。一開始提出錯峰生產是為了解決污染天氣多發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環保政策。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霧霾問題,18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關于促進構建北方四省一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水泥和采暖錯峰生產協調機制的提案》,提出在秋冬季采暖期間統一停止水泥窯熟料燒成工序的生產,與供暖鍋爐進行錯峰防止污染物排放疊加的建議。2014年12月,東北三省水泥行業宣布實施錯峰生產,103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共4000萬噸產能統一停窯。更早些時候,新疆全區、陜西關中地區即開始實施水泥企業錯峰生產。此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4省2市也積極響應主動加入了錯峰生產試點,新疆自治區經信委、環保局還專門就錯峰生產聯合印發了文件。有部分區域的先行先試,有其他區域的積極響應,2015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在北方采暖區全面試行冬季水泥錯峰生產的通知》,決定北方地區在2015~2016年采暖期全面試行水泥錯峰生產。鑒于錯峰生產在提升行業盈利能力,緩解產能過剩壓力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該政策得到了不少水泥企業的支持和歡迎,錯峰生產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絕大多數水泥主產區推廣開來,錯峰生產步入常態化階段,冬季錯峰、夏季錯峰、重污染天氣錯峰……不絕于耳。錯峰生產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脫離了本意。


2、市場需求今時不同往日。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持續下降,國內水泥需求加速下滑。2024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銷售景氣度偏低,土地成交和新開工延續負增長趨勢,房地產投資持續下滑。與此同時,受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偏慢以及地方債務風險管控等因素影響,基建項目開工率不及預期,對投資的拉動作用偏弱。需求收緊的大背景下,市場競爭尤為激烈,各水泥企業執行錯峰生產的“默契”不再,“面和心不和”的情況時有發生,“保份額”“搶份額”成了部分企業生存的頭等大事。全國水泥價格普遍在成本線附近低位運行,水泥行業利潤也被極度壓縮。價格極低的情況下,水泥企業更加需要通過“走量”來維持利潤。同時隨著全國市場需求持續下滑,錯峰生產的“魔力”也在消失。錯峰生產從實行以來,范圍上不斷擴大,從東北到北方,再發展到全國;時間上不斷延長,從冬季到夏季,再到如今幾乎每月都錯峰生產。錯峰生產力度越來越大,發揮的效果卻越來越差。


3、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只“錯”產量,不”錯“產能,將行業健康發展的希望寄希望于錯峰生產 ,無異于飲鴆止渴。在水泥供需矛盾日益凸顯的背景下,將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真正落到實處,使水泥行業產能總量與環境承載力、市場需求、資源保障相適應,空間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協調,產能利用率達到合理水平才是正道。長期實施限產、減產方針,可能導致市場信號失真,阻礙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使得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其次,錯峰生產政策可能導致“平均主義”,削弱了優勢產能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為低效產能提供了生存空間。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落后產能,錯失了化解產能過剩的“窗口”期,加劇了行業的結構性問題。特別是,在行業享受因錯峰生產帶來高利潤期的幾年時間里,水泥新增產能急劇增加,一大批新增新建生產線“拔地而起”,讓本就產能過剩的水泥行業“雪上加霜”。


4、停窯成本越來越高。停窯時間越長,企業固定攤銷成本越高,今長時間控產、停產、時開時停還將帶來設備安全運行、管理運營成本、員工安排等方面的問題。曾有專家提出,市場競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錯峰生產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論點主要落在市場競爭無法有效清退落后產能,水泥企業無論大小在幾年前都掙了不少錢,誰也熬不死誰。如今看來也未必,由于投資決策等因素,部分水泥企業的現金流并不樂觀,熬過了今年,未必能熬過明年。


“洪水靠疏不靠堵”,錯峰生產曾經幫助水泥行業創造過輝煌,但也耽誤了行業去產能的窗口期,讓產能過剩問題愈演愈烈。當前,行業積累的種種弊病,歸根到底都是產能過剩,去產能勢在必行,而水泥行業也到壯士斷腕的時候了。


咨詢熱線: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