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鋼鐵行業資訊
五馬并駕,鍛一爐特鋼
發表時間:2024-12-12

○ 白鶴灘水電站等“西電東送”國家重大工程、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蘇通大橋等基礎設施、全球最大的深海鉆井平臺——藍鯨Ⅰ/Ⅱ號、我國自主設計生產的C919大飛機等大國重器……這些龐然巨物身上的關鍵材料,很多來自蘇南五市的特鋼企業群。


○ 特鋼強則鋼鐵強,特鋼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決定了一國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特鋼一直是江蘇的傳統優勢產業,此次蘇南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入選“國家隊”,成為特鋼這一賽道上的唯一占位者,再次印證了江蘇鋼鐵產業的硬實力。


○ 蘇南地區特鋼產業為何強?“五馬并駕”,如何共同鍛好“一爐特鋼”?


01全球第一的規模


○ 在南京鋼鐵有限公司,不用進廠區,也能看到生產全過程。南京鋼鐵智慧運營中心里,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大屏上顯示出“板材事業部寬厚板工廠”的特鋼生產情況——一塊塊耐磨鋼板經淬煉后,正沿著生產線出爐。


○ 而在智慧運營中心幾百米外,就是全球唯一一座專業加工耐磨鋼零部件的智能工廠——占地9000平方米的南鋼金潤智能制造廠。耐磨鋼是南鋼兩項全國“單項冠軍產品”之一,在工廠二樓中控室,工廠綜合管理室相關負責人指著一臺挖掘機模型介紹:“你看這個挖斗前面‘牙齒’部分所用的鋼材,就是耐磨鋼,各家挖掘機型號不一樣,‘牙齒’也就各異,又是易損件,因此訂單量非常大。”今年前11個月,智能工廠已交付客戶30多萬件特鋼產品,每一件都是“定制件”。


○ 在南鋼,中厚板特種鋼產量已超500萬噸,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而這樣的第一,在蘇南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內還有很多。


○ 經過數十年持續發展,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蘇南5市培育形成了產業規模全球第一的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2023年,集群主導產業產值8215億元,產量約3000萬噸。集群內,特鋼產量占比約23.5%,顯著高于全國10%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當。細分領域中,軸承鋼產量占全國40%、齒輪鋼產量占全國25%、合金彈簧鋼產量占全國50%、合金工具鋼產量占全國40%、高溫合金產量占全國約35%、電熱合金產量占全國50%以上。


○ 集群內現有相關企業600多家,龍頭特企集聚,包括南京的南鋼、梅鋼,無錫的興澄特鋼、華潤制鋼,蘇州的沙鋼、永鋼、龍騰特鋼,常州的中天鋼鐵、東方特鋼,鎮江的天工國際等,擁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7家、上市企業40家,優質企業不斷涌現,集聚效應明顯。


○ 近年來,集群內多家老牌鋼企扛住了下行壓力,利潤逆勢上揚,它們的發展密鑰,正是“特鋼”。


02地處蘇南的優勢


○ 在工信部此前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中,新材料領域內已遴選出納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電池材料、磁性材料、綠色石化、稀土新材料及應用、動力電池等7個國家級集群。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是先進金屬材料的金字塔尖,此次蘇南集群入選,一舉填補了這一賽道的空白,也體現出國家對于發展特鋼的重視。


○ 放眼全國鋼鐵版圖,還有遼寧特鋼集群、冀南特鋼集群、福建不銹鋼集群等主要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分布,但集群產量均不超過1200萬噸,與蘇南特鋼集群還有體量上的較大差距。實際上,江蘇鋼企的制造成本、運輸成本并不占絕對優勢,為何產能、產量還能遙遙領先?


○ 在集群促進機構——省冶金行業協會會長陳建華看來,起步早、政策力度大是原因之一。為走差異化競爭之路,作為鋼鐵大省的江蘇早早就瞄準開發高附加值的鋼材產品。尤其是近些年,在鋼鐵行業整體波動下行的背景下,我省推出一系列前瞻精準有效的政策舉措,將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作為先進金屬材料產業鏈的主體,納入全省“1650”產業體系中。


○ 另一個優勢,則是區域內產業鏈完整、市場需求大。作為全國第一特鋼強省及高端合金產業集聚區,全省近90%的特鋼及高端合金產能分布在蘇南5市,經多年集聚發展,建立起門類齊全、品種豐富、上下游配套完善的產業體系。


○ 蘇南地區同時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制造業實力強勁,內部還聚集能源裝備、工程機械、船舶海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醫療器械等特鋼下游產業,市場規模巨大,形成了強大的產業帶動優勢。


○ 數據顯示,集群內具備年產高性能特種鋼板1200萬噸、高端特鋼棒材700萬噸、優特鋼線材700萬噸、高品質不銹鋼100萬噸的原材料保供能力,可以有力支撐起蘇南地區優勢產業的發展。


○ 陳建華認為,一言以蔽之,有著通江達海的交通區位優勢,身處制造業中心的應用場景優勢,以及創新和人才資源集聚的技術創新優勢,讓蘇南5市可以“產業融合共生共贏,區域聯動共建共享”。


03國際競逐的需要


○ “培育和發展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趨勢、應對全球產業鏈變遷和重構的必然要求。也是打破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增強國家及產業發展安全能力的必由之路。”省工信廳材料工業處相關負責人指出,在全球產業鏈變遷重構的背景下,特鋼集群更有條件發揮在產業基礎、研發創新和人才儲備等方面優勢,搶占機遇,在全球競爭中實現進位。


○ 蘇南特鋼集群內,鋼企正在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


○ 一方面,打造世界級“高峰”,鞏固既有優勢。比如,南鋼已有109個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興澄特鋼軸承鋼產銷量連續14年世界第一,沙鋼4條超薄帶鑄軋產線技術指標全球最優,等等。


○ 另一方面,開拓增量市場。南鋼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青山工業園區,打造了我國鋼鐵行業最大的海外焦炭投資項目。沙鋼集團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的磁鐵礦球團生產商澳大利亞大宗礦業有限公司,提升鐵礦資源保障水平。常寶鋼管、龍騰特鋼等企業分別通過綠地建廠、合資合作等形式在阿曼、贊比亞建設生產基地。


○ 然而,這還不夠。對標國外先進國家特鋼產業發展,蘇南集群內部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 首先是集群全球技術引領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對比日本、美國、德國、韓國這些全球特鋼材料領域前四大技術來源國,集群內仍缺乏世界一流的研發機構,龍頭企業尚未形成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關合力。


○ 其次是集群高附加值產品競爭力需進一步加強,目前全國每年仍有近200萬噸卡脖子特鋼材料需通過進口解決,主要特鋼企業在部分國際頂尖特鋼材料生產技術上仍存在差距。集群內部,產業還需繼續提檔升級。


04鏈上突圍的合力


○ 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是具有特殊的化學成分、采用特殊的工藝生產、具備特殊的組織和性能、能夠滿足特殊需要的鋼鐵或合金。顧名思義,技術含量極高。


○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產業自身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典型的中游產業,上游涉及原材料及能源,下游主要面向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據測算,其投資對產業鏈上下游投資拉動作用為1∶5左右,對蘇南乃至長三角地區經濟穩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


○ 在陳建華看來,通過培育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強化創新引領,厘清創新主體、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服務機構的分工合作,推動全產業鏈的上下游形成協同創新機制,有助于突破關鍵核心材料的瓶頸,對保障國家及產業發展安全具有重大意義。這就需要五市聯手突圍,形成鏈上合力。


○ 眼下,集群內部正在進行相關探索——做強創新鏈,由無錫的法爾勝泓昇等龍頭企業牽頭,建成10個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做優金融鏈,集群設立了總盤子32.3億元的政府投資基金,支持特鋼及高端合金材料企業轉型升級;做精服務鏈,集群現有19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計量、認證、信息、培訓等公共服務。


○ 既“合”也“分”。生產專業化是特鋼企業往特鋼產業價值鏈高端攀升的重要舉措,瑞典特鋼產業在結構調整時期,通過兼并重組或參股等方式,形成高速鋼、工具鋼、不銹鋼和軸承鋼等每一類鋼種由一家企業生產的專業化分工格局,該國特鋼占比已達到驚人的50%。


○ 對比集群內的特鋼企業,產品種類“大而全、小而全”現狀突出,特鋼鋼種及棒、線、管、絲、板帶等大部分特鋼品種均能生產,專業化分工不明確。相關人士建議,下一步,可以發揮集群內協同融合效應,加強分工與協同,進一步提升集群綜合競爭力。


○ “蘇南5市,每一家企業都有自身的特色,很多時候‘你的長處就是我的短處’,這時協同合作就非常重要。”南鋼新材料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提出的觀點代表了集群內很多企業的心聲,未來去競爭更大的項目時,通過集群凝聚“蘇南五虎”齊出動,揚各家之長合力攻關“一條鋼”,競爭力必將前所未有。


咨詢熱線: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