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遼寧省貫徹落實<關于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全力推進美麗遼寧建設。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出臺《遼寧省綠色制造梯度培育及管理實施細則》,建立規范化、長效化培育機制。加強宣貫培訓,在錦州、盤錦、鞍山等9個地區組織開展省級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培訓活動,共有227家工業企業、園區參加,培訓人員328人次。印發2024年省級綠色制造單位名單,152家企業(園區)獲評,其中,綠色工廠143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家、綠色工業園區5個。大連中國移動數據中心獲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二)推動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推進鞍鋼轉爐綠色節能改造項目、氫冶金項目,推進鋼鐵企業裝備大型化,開展本鋼集團煉鋼建設項目產能置換,退出89噸和70噸電爐,改造升級為2座100噸電爐。成立推進中國石油在遼煉廠轉型升級工作專班,加快其在遼煉廠“減油增化”項目建設。指導本溪玉晶“一窯三線”生產線完善產能置換方案,推動項目建設實施。
(三)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按照《工信部等十六部門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部署,研究部署今年淘汰落后產能重點工作,組織各市做好落后產能排查和退出工作,防止落后產能“死灰復燃”。推進凌鋼、撫順新鋼鐵、日鋼營口中板高爐改造,凌鋼退出2座450立方米高爐。開展錦州錦興特鋼鋼鐵項目產能置換,退出限制類煉鐵產能68萬噸,煉鋼產能2萬噸。
(四)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獲評工信部無廢園區典型案例,鞍鋼礦業尾礦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獲評國家首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利用專項資金支持廢鋼鐵加工配送等3個項目建設,提升廢鋼加工能力。推廣應用再生資源產業數字化平臺,推動52家廢鋼準入企業上平臺,廢鋼交易額突破280億元,發放綠色貸款15億元。
(五)指導城鎮人口密集區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提前完成錦西天然氣化工有限公司、航錦錦西氯堿化工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搬遷改造工作進程,指導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關停450萬噸煉油生產線,目前納入實施方案的188戶企業,已完成184戶,剩余4戶。
(六)開展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組織水泥熟料企業嚴格落實常態化錯峰生產要求,全年錯峰時間5個月以上。
二、2025年工作計劃
(一)全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鼓勵企業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打造綠色工業園區。指導各市建設市級綠色制造單位,加快形成規范化、長效化培育機制。2025年新創建省級綠色制造單位80家。(責任處室:資源節約綜合利用處)
(二)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按照《工信部等十六部門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要求,繼續做好落后產能排查退出工作。(責任處室:產業政策處、各行業處)
(三)支持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充分利用數字寧智造強省專項資金政策,支持一批節能降耗、綠色低碳等綠色化改造項目建設,推動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能效水平提升。編制印發《菱鎂產業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品目錄(2025年本)》。(責任處室:資源節約綜合利用處、石化處、冶金處、建材處)
(四)加強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圍繞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廢渣等工業固體廢物,大力推廣工業固廢技術和裝備,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重點項目建設。研究制定再生資源循環產業發展規劃。(責任處室:資源節約綜合利用處)
(五)加快城鎮人口密集區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繼續做好4戶大型企業搬遷改造工作,赴有關市及企業開展督導調研,指導加快搬遷改造工作進程,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城鎮人口密集區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責任處室:石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