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近日開展“衛士·2024”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演練模擬發生在黃河流域的敏感突發環境事件,某輸油管線泄漏污染馬蓮河繼而影響涇河。演練聚焦涇河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應用,上下游各級各有關部門綜合采取截流引流、筑壩攔截、吸附削污、水利調度等措施進行處置。在常規演練的基礎上,疊加化工園區儲罐泄漏情景開展無腳本演練,達到了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積累經驗的目的。
一、演練綜合歷史案例和現實可能。此次演練針對高風險源和敏感河流,在黃河支流涇河流域、甘肅陜西毗鄰地區開展。涇河流域煤炭、石油資源豐富,相關化工園區、企業和輸油管線多,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高。今年6月,涇河流域內發生一起敏感環境事件,造成30多公里河道污染。另一方面,涇河是渭河最大支流,是沿岸群眾生產生活和生態重要水源,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將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從涇河流域的敏感性、歷史案例的警示性、設定情景的易發性等角度來看,演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演練推動“一河一策一圖”落地見效。此次演練對涇河“一河一策一圖”進行檢驗。事故發生后,應急指揮部根據污染團前鋒位置,組織關閉景家河引流壩閘門,攔截受污染水體并引流至朝陽水電站引水渠,實現清污分流。在水電站引水渠渠首投加粉末活性炭,并在下游涇河布設攔油索,多級吸附處置污染物,確保穩定達標。演練還對咸陽市整合的“一河一策一圖”電子地圖進行了展示和檢驗,推動“一河一策一圖”落地見效。
三、演練增設無腳本場景。在常規演練的基礎上,此次演練增設無腳本場景,模擬化工園區企業儲罐泄漏,不事先告知任務、不提前指定隊伍,檢驗環境應急人員真功夫。儲罐泄漏后,應急指揮部迅速會商研判,明確不讓污染水體進入涇河的應急目標,統籌力量開展斷源、攔截、轉運、處置、監測等相關工作,檢驗應急人員靈活應用“以空間換時間”環境應急理念的能力。無腳本演練場景讓應急人員更好地體驗實戰感,有助于針對性加強環境應急準備與響應。
四、演練強化協同聯動。此次演練涉及陜西、甘肅兩省,咸陽、慶陽兩市,以及長武、彬州、永壽、寧縣等四縣市。演練過程中,長武縣村組人員定期開展網格化巡檢,第一時間發現河流異常。長武縣接報后,環境應急人員立即執行1小時報告、現場直報、并行報告等上報事件信息。上下游相關省、市、縣落實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生態環境、應急管理、水利、交通運輸、公安、氣象等部門共同參與,聯動開展應急處置。第三方社會力量參與演練,開展污染斷源、控制、收集、消減等專業技術工作。同時,咸陽市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延伸到村級和陜西省跨區域調用能力,也在演練中得到檢驗。
通過演練也發現一些問題。本次演練河流流量大、流速快,圍油欄、吸油氈處置效果有限,應用“一河一策一圖”時控制污染團上游清水不到位,增設的無腳本演練方式也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下一步,陜西省將進一步發揮演練作用,嚴格落實重大敏感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要求,提升省級兩支隊伍、市級1支隊伍應急能力,繼續做好重點河流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工作,積極推進化工園區突發水污染事件環境應急三級防控體系建設,優化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化被動應對為主動準備,精準科學依法應急,當好秦嶺衛士,守好自然生態安全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