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要統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當前,遼寧正處于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時期,要把握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推動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構建具有遼寧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夯實基底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是遼寧經濟的基本盤。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于保持產業體系的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至關重要,要引導和支持傳統產業加快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高端化是制造業水平的段位表征,要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推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制約產業基礎能力提升和產業鏈現代化的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等瓶頸短板開展集中力量攻關。對面向裝備制造、冶金、石化等產業鏈重點領域、重大技術裝備關鍵環節的基礎研究提供長期穩定支持,完善基礎研究成果評價機制,以有效投入引導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
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發展。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為產業智能化發展提供基礎。聚焦“人工智能+”戰略部署,引導人工智能技術在傳統產業各環節各領域擴大滲透和應用,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培育形成智能化產業新增長點。聚焦生產工藝流程升級,利用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機遇提升企業新型智能生產裝備裝配比率,持續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數字化車間等,充分考慮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實際,實施示范引領的漸進式智能改造,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率先布局應用場景,帶動整個行業加速智能化轉型。
持續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傳統產業全鏈條各環節,以節能、減排、增效為目標,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綠色化水平,培育建設更多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以科技創新著力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嚴格落實能耗“雙控”目標和碳排放強度控制要求,強化土地、環境、能效、水效等要素約束,建立健全產能退出機制,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
以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內在支撐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重要支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所在。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具備創新驅動力強、知識溢出效應大、產業自我升級能力強等特征,有利于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整體效能。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重點集群為依托,持續優化配置創新要素,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加快中試基地、孵化器、園區等各類載體建設,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平臺,有效促進新產品、新技術研發以及重大成果轉化落地,提升科技創新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質效。
進一步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及其作用發揮。精準實施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的梯度培育,為各類科技型企業提供全要素保障和全生命周期服務。加強科技領軍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我省在集成電路裝備、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新能源、生物制藥等領域的產業底蘊和科技優勢,突出任務導向、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加快建設創新聯合體,努力做到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
以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構建支撐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著力優化創新生態、推動成果轉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好政府作用,完善企業出題、政府立題、產學研協同答題、市場閱卷的技術創新項目形成和評價機制,用“揭榜掛帥”提高創新效率,提升制度實施成效,匯聚多方力量合力攻關。
以積極布局未來產業打造新引擎
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新支點。當前,未來產業發展總體上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在具備高成長性的同時,其發展仍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增加了政府決策、方向選擇、政策支持的難度,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積極布局未來產業。
要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深海深地空天等領域,進一步全面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金融體制等領域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未來產業投入增長的堵點卡點,引導更多資本特別是耐心資本投資未來產業,穩步探索建立符合遼寧實際的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及科技創新規律,著力營造適宜未來產業發展的環境與生態。針對未來產業發展推動重點領域深化改革,營造包容企業及各類人才中長期自由探索的開放創新環境。發揮應用場景對未來產業發展的牽引作用,努力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創新,將場景創新作為促進產業創新、推動成果轉化、培育新賽道的重要抓手。
【作者單位: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省社會主義學院)。本文為重大基礎理論研究項目“遼寧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位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