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其他行業資訊
礦山隱患排查與處置行動指南
發表時間:2025-06-03

今年6月是第24個全國“安全生產月”,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作為礦山從業人員,您是否了解如何快速、準確查找身邊隱患,查找到隱患后應該如何處置?讓我們共同開啟隱患識別“鷹眼模式”,掌握隱患“查、報、處”的處置方法,用專業守護礦山平安。


——隱患排查是全體從業人員的共同責任。企業主要負責人要嚴格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每月牽頭組織全系統各環節重大事故隱患排查;全體從業人員需養成崗前排查習慣,對工作區域的設備設施進行日常巡查,定期對設備設施進行系統性檢查。現場排查應結合看設備狀態、聽異常聲響、嗅危險氣味、問作業情況、測安全參數等多元化手段,識別潛在隱患。同時依托安全監控、邊坡監測、微震監測等智能系統,對井下瓦斯濃度、邊坡穩定性、頂板位移等關鍵指標實施24小時動態監測。


——發現隱患后應立即采取科學處置措施。通過手寫記錄、影像拍攝等方式詳細記錄隱患位置、類型及嚴重程度,第一時間上報礦山安全管理部門。管理部門需建立分類管理臺賬,按照一般隱患和重大隱患實施分級管控:一般隱患由責任單位現場整改后報部門驗收;重大隱患必須制定整改方案,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組織跟蹤督辦,確保責任人、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落實到位,逐一整改銷號,并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備。鼓勵建立隱患報告激勵機制,按照“小隱患小獎、大隱患大獎”原則對及時發現隱患的員工給予表彰獎勵。


——提升隱患識別能力需要專業支撐。全體人員要系統學習《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及安全規程,重點掌握重大災害治理和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情況、監測預警系統運行狀況等。露天作業要著重檢查邊坡穩定性、截排水溝通暢度、運輸道路擋墻穩定性;井下作業需全面排查通風系統、通風設施、巷道支護狀況等;尾礦庫管理應緊盯浸潤線埋深、干灘長度、防洪高度等風險點。倡議開展“安全隱患隨手拍”“安全筆記分享”等實踐活動,強化風險辨識能力。


——隱患治理必須形成完整閉環。整改過程需實施動態跟蹤管理,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結束后,整改驗收報告由礦山主要負責人簽字確認,規范建立排查記錄、整改方案、驗收報告等檔案,形成可追溯的治理臺賬。


礦山安全生產需要全員踐行“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主題,讓我們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為契機,將隱患排查融入日常作業每個環節,用專業素養和規范操作守護礦山平安,共同構建礦山安全穩定的生產環境。(事故調查處   閆明法)


咨詢熱線: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