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市生態環境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和文明執法,積極構建“規范執法+社會共治”的監管機制,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并充分發揮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員的作用。通過這些舉措,執法監督正從自上而下的內部監督逐步向社會參與監督轉變,形成雙向互動的良好局面。
精準選聘持證上崗
根據《遼寧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領域省級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員工作制度》,市生態環境局通過門戶網站、新媒體等渠道發布選聘公告,同時向市直各部門、企業及縣區分局發送推薦函,以擴大社會影響力。最終選定了26名監督員,其成員涵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商業協會及企業負責人等多元化群體。在執法技能大賽期間,市生態環境局為監督員代表舉辦了聘任儀式,并向他們頒發了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員聘書及工作證。監督員將持證上崗,并按地域劃分監督責任區,實現“精準監督”。此舉旨在全方位聽取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的意見,充分發揮監督員作為橋梁紐帶的積極作用。
規范工作流程
采用市局與分局聯動模式,市局設立監督員工作辦公室,各分局指派聯絡員。各分局聯絡員負責制定本地區監督員工作計劃,監督員可靈活參與其中。同時,建立覆蓋全地區的監督員工作信息群,及時發布與履行職責相關的信息、文件、簡報及學習資料,并根據需要推送執法和會議信息。監督員可根據自身工作時間合理安排,適時報名參與活動。監督員將依據其工作性質和所在區域,精準負責轄區內的監督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研判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議,確保每項工作都能落實到位、反饋及時。
監督工作實打實
市生態環境局積極落實監督員作為陪審員、聯絡員、指導員、護航員和宣傳員的多重工作機制,以“規范執法+社會共治”為核心主線,全面邀請監督員參與現場檢查、信訪(輿情)接待、監督幫扶、執法稽查以及重大案件審議等執法環節。通過這種深度參與,執法工作得以更加規范高效,從而以“小切口”推動解決“大問題”。自2024年以來,監督員已累計參與執法活動34次,參與案件審議25人次,并參與政策宣傳5次。
監督時效看得見
以“小切口”推動“大治理”,通過社會監督員機制搭建政企溝通的橋梁。監督員以多種形式和多維度的參與方式,對社會監督進行深入實踐,從而使執法工作更加規范、高效。
老邊生態環境分局的執法人員在監督員的陪同下,對轄區內某企業的重點環保設施進行了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監督員在現場指出車間樓梯存在安全隱患,并向企業負責人提出了整改意見。企業負責人當場承諾將立即對上述問題進行整改。
站前生態環境執法大隊對轄區內兩家醫療機構開展了雙隨機執法檢查。執法人員在檢查過程中,與監督員共同宣傳了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及生態環境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并重點強調了醫療機構在環境保護管理方面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監督員對生態環境執法工作進行了全程監督和指導。
鲅魚圈生態環境分局召開了行政處罰案件審議會,并邀請監督員全程參與。會上,執法人員就案件的來源、違法事實、處罰法律依據以及罰款的裁量標準進行了詳細介紹。監督員認為,該案件的執行過程嚴格遵循法律法規,符合相關規定和程序。
此外,為切實解決監督員提出的問題,市生態環境局高度重視并積極采納了關于執法人員著裝、儀表形態、文明用語等方面的改進建議。為此,精心策劃并完成了《營口市生態環境執法規范短視頻》的錄制。該視頻通過規范化的演示,涵蓋按規定著裝等三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執法人員在現場執法檢查中的行為準則,為執法人員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學習參考。
下一步,營口市生態環境局將結合省廳“移動執法APP監督員模塊”中“人找事”“事找人”的工作機制,因地制宜地協調監督員參與非現場和現場執法檢查。通過充分發揮監督員在“五員”方面的作用,即現場執法檢查員、信訪處置員、陳述申辯員、重大案件審核員和普法宣傳員,提升其在各項工作中的參與度,實現執法與社會監督的同頻共振,推動生態環境領域的規范執法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