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西部水泥發布公告,宣布將以總價16.5億元將位于新疆的水泥及相關資產出售給海螺水泥。西部水泥表示,出售事項所得款項凈額更適合用于償還本公司已發行的部分優先票據(利率為4.95%),并釋放營運現金流以支持本集團的擴張項目,尤其是在非洲的發展。
公告稱,西部水泥專注海外市場的成效已于近期的財務業績中體現。2024年,非洲及烏茲別克斯坦的水泥及熟料銷量約為403萬噸,僅占西部水泥總銷量的20%左右,但海外市場的收益占集團總收益的38%,并貢獻了67%的毛利率。
西部水泥在公告中還舉例道,非洲及烏茲別克斯坦噸水泥毛利遠超國內,分別達到323元及64元,相比之下國內水泥毛利為42元。董事會對西部水泥在海外發展領域的增長潛力仍然持高度樂觀態度。
國際巨頭正在撤離非洲市場
近年來,由于國內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激烈,且未來需求將繼續大幅度下滑,業內巨頭紛紛加大海外布局。
據中國水泥網大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中國水泥企業海外熟料產能已經達到7980萬噸左右,另有在建產能1420萬噸左右,且多個并購項目正在推進中。具體來看,除臺泥收購土耳其水泥企業,市場主要位于歐洲以外,國內其他水泥企業海外產能主要布局在東南亞、中亞和非洲,其中非洲是當前國內企業海外投資的重點。
正如西部水泥在公告中的表述,非洲人口增速冠絕全球,總人口預計將由2024年的15億增至2050年的近25億,部分地區亦擁有全球增速最快的國內生產總值。非洲市場的基建發展及城市化進程受惠于多項本地及國際發展計劃,包括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水平相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人均水泥消耗極低,僅為已發展市場的一小部分,多數國家的水泥生產設施落后,供應不足且行業高度分散。
不過,在國內水泥企業紛紛瞄準非洲市場的時候,國際水泥巨頭豪瑞集團卻在撤離非洲市場。
去年底,豪瑞宣布將出售其在拉法基非洲持有的84%股份給華新水泥,作價10億美元。在交易完成之后,豪瑞將事實上退出尼日利亞市場。另外,早在2021年華新水泥就曾收購拉法基贊比亞75%股權,以及拉法基馬拉維。
西方水泥巨頭比國內水泥企業更早的進入非洲市場,具有先發優勢,且在管理、技術水平等方面不弱于國內企業。西方水泥巨頭撤離非洲市場,或許能說明一個問題,非洲水泥市場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即便潛力無限,但挑戰同樣巨大。
進軍非洲水泥市場可能面臨哪些困難?
1、成本可能遠高于國內。
根據中國水泥網的數據,非洲確實是全球水泥價格最高的區域之一,例如埃塞俄比亞水泥價格竟然超過320美元/噸。西部水泥在公告中已經指出,非洲水泥業務毛利率高達323元/噸。不過,這里指的只是毛利率,若扣除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稅費以及其他營業外支出,實際利潤率可能會打不小的折扣。此外,當前國內水泥企業非洲建廠和收購企業成本遠高于國內,導致巨大的財務成本和折舊成本。另外,非洲地區可能還存在各種隱性成本,比如地方關系疏通,地方捐贈及各種讓利等等。
2、國家政局穩定性。
非洲是全球政權更迭最為頻繁,動亂發生率最高的地區,沒有之一。同一個國家之內民族眾多,地方派別林立,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不少國家中央政府對地方部落的管轄能力有限,部落沖突時有發生,投資非洲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安全風險。例如,近期剛果布發生嚴重的軍事沖突,一度對當地水泥廠造成沖擊。
3、專業人才匱乏。
海外投資不同于國內,所涉及的面非常廣,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習俗、市場、外語等等,對國際化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這個也是目前比較缺乏的,特別是未來需要大規模走向海外的話,這個缺口會更大。
4、匯率變動及利潤回收。
中資水泥企業海外投資主要是發展中國家,這些新興國家經濟較為落后,匯率波動幅度大,這可能造成本來盈利的項目因匯率波動從而變成虧損。另外,非洲國家普遍外匯儲備有限且極為珍貴,在國外賺的錢如果不能通過有效方式搞回國內,那這些利潤就只能是賬面上的數字。
5、水泥產能過剩問題。
雖然不少非洲國家水泥供不應求,但需求密度極低(每平方公里水泥需求量),加上基建落后,運輸成本高昂,區域范圍內需求很容易出現飽和狀態,如果繼續加大銷售范圍,銷售成本又會越來越高。另外,國內水泥企業扎堆走出去,還可能會出現相互競爭的局面,業內還要避免“卷了國內卷國外”。
非洲確實是一塊潛力巨大的市場,走出去也是未來國內水泥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果想著到海外去“暴富”,那夢想可能有點過于豐滿。國內水泥企業走出去,必須控制投資成本,利用最先進技術“武裝自身”,同時選擇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潛力較好的國家,且配備足夠的專業人才,并避免“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