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鎂行業資訊
青山著意化為橋——大石橋市錨定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發表時間:2025-07-08

當“中國鎂都”菱鎂產業全鏈條央地合作項目啟動球輪轉與國家優質粳稻主產區示范重點工程豐收的畫面同框;當虎莊鎮三村白羽肉雞自動化生產線的條條機械臂伸展與黃土嶺鎮排排香菇菌棒綻放在時空里同步;當新能源風車的羽翼掠過天際,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嶄新居所在暮色中遙相致意……


工業與農業協同,傳統與現代交織,城鄉與文體旅融合……大石橋市正以時不我待之勢,在全面振興新突破的主旋律中奏響縣域經濟發展強音:錨定“百強縣后備梯隊”定位,躋身省工業強縣和工業單項冠軍縣,奪得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全國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服務典范、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和省級文明城市標兵殊榮。目前,大石橋市在“東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強”中名列第五。


■特色產業:突破革新,激活發展引擎


清潔能源領航,產業低碳突圍。炎炎夏日,在大石橋鎂碳磚車間生產線上,廢舊鎂磚經粉碎再生,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綠色閉環。享譽“中國鎂都”的大石橋市以菱鎂產業綠色轉型為突破,錨定“用地集約、原料無害、生產潔化、廢物資源、能源低碳”標準,構建“清潔能源供給+傳統產業改造+循環經濟”協同體系,推動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總投資101.2億元的311.4萬千瓦陸上風電項目加速并網,為菱鎂、金屬制造等產業注入綠電動能,綠電平臺交易洽談正酣,企業單位產品能耗三年下降了11.5%。同時,華能200兆瓦儲能調峰電站、吉電40萬千瓦漁光互補項目落地,形成“風電+光伏+儲能”多能互補格局;總投資315億元的中核氫基新能源一體化項目簽約,更為綠色能源與產業升級增添濃墨重彩。


以政策為引、技術為翼,企業創建綠色工廠如火如荼:去年以來,大石橋市新增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2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家,實施39個工業項目綠色化改造,綠色工廠領航,循環經濟提速。大石橋還積極推進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目前,更新公交車輛161臺,車型全部為新能源電動車輛,新能源車占比達到100%;現有1231臺巡游出租車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比例已達到100%。


打造集群航母,產業格局提升。大石橋市不斷推進鎂耐材數轉智改、設備更新,拓寬鎂化工、鎂建材發展空間,持續培育鎂合金產業,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菱鎂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300億元菱鎂產業集群。同時,以延鏈、補鏈、強鏈為突破,著力打造120億元的金屬制造產業集群、35億元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和50億元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構筑“多核驅動、集群發展”新格局。綠色轉型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大石橋市工業振興成果顯著:3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45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雛鷹”“瞪羚”企業17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4家,3家企業獲評省制造業單項冠軍。


■項目建設:匯聚動能 激發攻堅活力


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項目“加速度”。旭日東升,大石橋市虎莊鎮三村44棟現代化白羽肉雞養殖大棚陣列整齊,沐浴晨光。投資這個項目的營口耘墾家禽飼養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星光感慨道:“從破土到投入使用僅一年時間,高效背后是政府全鏈條支持。”誠如所述,在這個公司的冷鏈倉儲項目推進中,大石橋市行政審批、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協同發力,一周內完成項目審批前置手續,為項目早達產筑牢根基。


大石橋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審批流程,強化政策扶持,打造“一站式”政務服務體系的做法早已被各方稱頌并見諸省市官媒,吸引項目接踵而來:2024年,全市開工項目14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5個,總投資超130億元。陸上風電項目99臺風機并網發電,清潔取暖散煤替代、虎官500千伏輸變電、奧德燃氣天然氣等工程加速推進;耘墾牧業智能飼料加工、奕泰科技高碳鉻鐵、寶鼎耐火數字化車間等項目建成投產,形成“投產一批、在建一批、儲備一批”的梯次發展格局。


深化區域合作,拓寬發展新空間。2024年,大石橋市主動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達地區,開展303次“走出去、請進來”活動,促成110個項目簽約落地。其中,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簽約,為能源綠色轉型提供示范樣本,彰顯大石橋市在區域合作中的“強磁場”效應,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農文旅融合:賦能地緣 同赴四季“邂逅”


凸顯農耕本色,賦予文旅“鄉土氣”。大石橋市投資18.1億元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面積覆蓋西北六鎮,77.83萬畝良田與稻田畫正孕育希望,讓優質粳稻示范項目落地生根,糧食產能穩步提升,去年達到10億斤。更有大紅袍李子、博洛鋪小米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李子飄香,小米黃糯;營口遼東灣高坎現代水產城金鱗魚躍,年銷售額6億元,是東北重要淡水產品集散地。豐富的生態資源,繁榮的市場交易,加之全方位、多角度、場景式宣介,使得大石橋市農文旅融合航道越走越寬。


特色活動策劃,拉動消費多樣化。5月20日,黃丫口村“賞花季”活動如期舉行。晨霧云海間,杜鵑迎風起舞,游客打卡拍照;美妙音樂中,“張同學”等文藝節目精彩上演;農特產品展臺前,人們流連品味選購。


“賞花季”是大石橋農文旅融合中雅致的一筆。以《大石橋市文體旅高質量發展方案》為綱,推動“生態觀光、休閑旅居、美食品味、賽事節慶、紅色文化、歷史遺址”六大產業齊頭并進:2024年,全市攬客200萬人次,創收10億元,生態觀光游,依托雙AAA景區與農旅綜合體,四季皆景,年納客20萬,營收4000萬;休閑旅居游,筑特色康養小鎮,行“民宿+”之策,讓旅居生活成詩與遠方;美食品味游,助蟠龍美食街爭省級集聚區,推“二十四節氣”美食宴,舌尖盛宴引八方來客;賽事節慶游,辦“村BA”籃球賽、舉重錦標賽及大米節等活動,化賽事流量為消費增量;紅色文化游,修葺中共大石橋農村第一黨支部西田紀念館等三館免費開放,七一村研學課程啟心智,庚續紅色文化;歷史遺址游,金牛山、虎石溝遺址迎客4萬,溯源歷史長河。大石橋市深挖農業內涵,賦能文旅產業,在“生態大石橋,詩畫山水間”中行穩致遠。


■城鄉同頻:提質增效  共繪和諧畫卷


城鎮煥新顏,安居夢成真。公路段小區內,十余名工人正為樓體進行外墻保溫噴涂,李大爺悠然坐在板凳上,笑眼隨工人的操作流轉。樓宇門換新、外墻保溫、屋面防水……老舊小區改造讓居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今年,大石橋計劃完成23個小區、52棟樓的老舊小區改造,目前已施工過半。改造后的小區環境宜人、設施齊全,居民們漫步新景、笑語盈盈,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鄉村展新姿,民富產業興。夏日午后,高坎鎮下土臺村書記高鋒在魚塘邊忙碌,金色鯉魚躍出水面,波光粼粼映著他仰起的笑臉。他笑盈盈地算起了豐收賬:“4個魚塘、50余畝水面,年利潤可達20余萬元。”高鋒是農村產業融合的受益者之一。大石橋各鄉鎮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高坎鎮年產淡水魚8.2萬噸、產值8.45億元;旗口鎮成遼寧最大圣女果基地;黃土嶺鎮深耕“紅色文化+農業旅游”,年接待游客近萬人次。2024年,農村、城鎮居民收入分別達27720元、46842元,增速5.9%、3.9%,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大石橋以城鄉融合為筆,繪就協同發展華章:安居筑夢,城鎮煥新——金橋新村3107套保障房暖民心,分水社區、李屯村居民喜遷新居;供熱管網等市政工程竣工,吉高線路燈煥新,8項綠化工程及老舊小區改造圓滿收官,城鎮面貌煥然一新;治污固基,鄉村提質——10鄉鎮12座污水處理站投用,投入2812萬元更新環衛設備,人居環境治理效能躍升,鄉村“顏值”“氣質”雙提升。


云程發軔謀新篇,決勝揚帆勢正酣!站在時代新高度,聚焦全面振興新突破,大石橋市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航程中,正奮楫篤行,書寫華章。


咨詢熱線: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