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在金剛石材料加工上有什么新技術?”吉林大學教授姚明光的新型金剛石高壓合成報告剛講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劉振宇便舉手提問。他說,團隊做成的材料太硬,很難加工,正想尋找解決辦法。
“沒想到有這么多高水平的科學家,現場就有技術對接。”姚明光說自己很意外,也很驚喜,此次參加新材料論壇,他詳細介紹了近幾年在六方金剛石及其制備技術方面的進展,并帶來人工合成金剛石及應用、富氫高溫超導等代表性成果,希望能與遼寧攜手合作。
7月2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賦能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行動開幕式暨成果對接會在沈陽舉行。活動以“菁英聚遼增動能 創新碩果助振興”為主題,當天下午圍繞新材料、能源與化工、先進制造、航空航天、農業科技、生物醫藥、人口與健康、海洋科學等領域,分別召開8場分論壇,舉行領域項目路演和青年科學家交流,促進更多優秀創新成果在遼寧轉化落地。
“太精彩了!”聆聽完整場報告,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劉培濤感嘆,這種高效的產需直接對接,非常利于促成研究人員與產業界同仁的緊密聯結。
“這里既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也有省內材料領域出色的青年科學家,希望借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省科技廳搭建的平臺,與會專家和科技工作者能擦出火花,為后續搶占材料領域科技制高點蓄積力量。”金屬研究所副所長黃糧說,論壇搭建了省內外人才交流的廣闊平臺,將有效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近幾年,金屬研究所全面推動在遼科技布局,與沈鼓、鞍鋼、瓦軸等120余家企業協同攻關,推動了構筑成型、高端軸承、稀土鋼、冷噴涂等系列技術應用,解決了行業關鍵技術難題,一批重點項目在遼落戶。”
“遼寧工業基礎雄厚,大連理工大學擁有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和遼寧黃海實驗室,分別做基礎理論研究及相關技術成果轉化。”遼寧黃海實驗室副主任鮑巖表示,由大連理工大學主持的先進制造領域分論壇,匯聚國內先進制造相關領域青年學者、科學家共同研討,能碰撞出新的火花,真正促進一些技術成果在遼寧落地轉化,提升遼寧制造業發展水平。
除了雄厚的工業基礎,遼寧在能源與化工領域擁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重要科技力量,擁有一批戰略科學家,創新基礎同樣雄厚。
“我們的研究成果鈉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優異,很適合在東北地區應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余彥說,論壇搭建了非常好的能源化工領域成果交流與合作平臺,有利于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孵化的系列創新成果賦能遼寧振興發展。
“我們做的是一個固態電池產品開發,需要不同學科的不同知識,通過參加此次活動,切身感受到了遼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度重視,以后會考慮在遼寧做產業化落地項目。”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的王九天表示。
遼寧海洋資源稟賦突出、區位優勢明顯、創新要素完備,在海洋工程、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清潔能源和綠色化工、海洋資源開發、水上交通運輸、深遠海極地等領域創新優勢明顯。
“近幾年,遼寧圍繞重要品種海參、海膽和灘涂貝類做了大量科研工作,為整個海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研究員李成華主要從事水產動物免疫學和病原學研究,他建議,在加強海產品病害預防措施的同時,遼寧還應做好新品種開發,將遼寧海洋科技優勢轉化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優勢。
8場分論壇,嘉賓云集,場場精彩,場場爆滿。
“分論壇吸引專家學者350余人,其中省外高水平青年科學家80余人,包括85家省內外高校、22家院所和26家企業。”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菁英薈萃、賦能振興,科技創新這個“最大變量”必將成為遼寧全面振興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