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鎂行業資訊
國際鎂協:鎂行業邁向脫碳目標的戰略路線圖制定,期待中國鎂產業鏈發揮積極作用!
發表時間:2025-08-04

在尚鎂網和上海有色網舉辦的2025鎂產業鏈與鎂市場論壇上,國際鎂協歐洲代表Martin Tauber 博士應邀做了題為《國際產業鏈對鎂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期待與要求》的演講。


Martin先生表示,當前全球鎂價值鏈都面臨一些主要議題,不同地區和不同產業鏈環節的企業關注點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都關注可持續性議題,國際產業鏈對鎂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期待與要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要。


Martin先生表示,鋁與鎂都是輕金屬,是輕量化的重要解決方案,對鋁和鎂的可持續性比較和相關判斷將影響兩個材料的選型和產業的未來發展。


鋁:2023年,全球原鋁產量7060萬噸,其中中國4170萬噸占比59%,西歐和中歐占比3.8%。原鋁冶煉廠的平均規模為50萬噸,最大的140萬噸。原鋁的碳足跡在2-20噸CO2/噸鋁,其中歐洲平均為8.7噸,全球平均為18噸。廢鋁回收方面,全球廢鋁回收量也十分巨大,已經實現消費后廢鋁的閉環回收,廢鋁重熔所耗費的能源只有原鋁的5%。


鎂:2023年全球原鎂產量約120萬噸,其中中國占比約85%,西歐和中歐已經沒有原鎂產能。中國原鎂平均碳足跡21.8噸CO2/噸鎂,全球最低值為5.76噸(特定的皮江法)和7.07噸(電解法)。廢鎂回收方面,主要以消費前廢鎂回收為主,消費后廢鎂回收量十分有限。廢鎂重熔所耗費的能源只有原鎂的5%。


上述情況對下游用戶分析判斷鎂的應用有重要參考,特別是汽車生產商在材料選型時會有更多考量,其中鋁鎂等材料供應鏈碳排放問題是產業鏈極為關注的議題。要進入和擴大鎂的應用,可持續性評價至關重要,要以生命周期分析(LCA)的方法進行綜合評價,因此,鎂供應鏈必須采取措施不斷提升可持續性,以在材料競爭中占有優勢。


國際鎂協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國際鎂協(IMA)的成員致力于在運營的各個層面實施可持續發展原則,并促進對整個鎂行業的同樣承諾。國際鎂協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宗旨支持鎂作為結構材料而存續,特別是在汽車和運輸行業;與其他競爭材料相比,提高對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認識;為全球行業提供有關可持續發展最佳實踐的信息;促進全行業的未來承諾;激勵決策者決定投資于更高效、更環保的鎂生產加工和回收技術。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目前設有3個工作組。其中,第一個工作組是鎂生態標簽工作組,的是為鎂行業創建一個公平和有代表性的生態標簽體系和認證計劃。第二個工作組是鎂工藝流程工作組,旨在建立有關鎂的替代生產方法和節能技術的交流平臺,針對鎂行業有效過渡到凈零排放的目標加快相關知識和技術的交流。第三工作組是致力于推動鎂的循環利用的鎂回收工作組。


國際鎂協:全球鎂行業邁向脫碳目標的戰略路線圖


2024年,國際鎂協(IMA)公布了鎂行業邁向脫碳目標的戰略路線圖,旨在助力實現可持續的未來。這一舉措與全球氣候變化努力相一致,并設想推動重大的行業轉型。路線圖涵蓋短期到長期戰略,強調全球利益相關者的合作行動。它強調了技術進步和鎂材料及鎂行業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的重要作用,重點是創新的生產方法、節能和生態標簽體系。IMA及其多元化成員致力于推動行業走向更環保、更高效的未來。


脫碳戰略的實施方法


該戰略的制定,首先對鎂行業的主要熱點進行了全面評估。對價值鏈中的所有階段進行了全面評估。隨后,將這一戰略框架劃分為三個階段:短期,立即采取可行的能給行業帶來明顯改變的行動;中期階段,需要新的基礎設施、研究和開發能力的投入;以及長期的考量。


該戰略還融入了全球視角,考慮到全球法規和指令,并為鎂行業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對整個價值鏈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給予同等重視,以實現有意義的變革。我們對鎂供應鏈傳導效應的研究,可以顯見一家公司上游公司范圍1和2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如何傳導成為另一家公司的下游范圍3的排放量。因此,該戰略強調了集體行動的重要性。


最后,以路線圖的形式仔細分析和可視化了碳排放路徑,突出了對鎂行業脫碳至關重要的關鍵節點。


短期:從現在到2026年的脫碳戰略路徑


1.原鎂生產企業


§


為目前采用橫罐、豎罐和綜合利用模式的皮江法工藝提供低碳足跡的硅鐵。


§


-從使用煤電生產硅鐵轉向使用綠色電力,轉換硅鐵生產的能源結構


-采購已使用綠色電力生產的硅鐵。


§


在可能并適用的情況下,在鎂冶煉生產中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取代所有工藝中的化石能源消耗。


§


—利用脫碳電網;接入本地電網


—確定所有區域的鎂生產碳排放核算模式;提供可靠的碳足跡信息


§


優化內部流程,如能源管理、熱量再利用、減少損耗,增加其它跨行業的技術認知和實際應用。


§


—更新和升級焦化和半焦生產設施


—合理使用能源


—加快廢渣處理,實現綜合利用應用,通過碳信用降碳


§


重新制定規劃盡可能將范圍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指電力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并將這部分排放轉移到范圍1,如在鎂冶煉廠附近投資低碳或可再生電力設施,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廠和其他非化石能源。


§


§


2.貿易商、OEM制造商、鎂加工企業(如鑄造、擠壓廠等)


§


優化內部流程、技術和能源管理。


§


§


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提高專業人才技能,以提高鎂在材料應用替代和輕量化方面的競爭優勢。


§


§


增加材料循環和高效制造措施,如內部廢料回收。


§


§


支持原鎂生產端的低碳排放倡議,并積極擴大使用綠色鎂,為低碳績效的鎂買單,并將其作為未來可行的經濟模式。


§


§


3.鎂回收(產品報廢)


§


對當前鎂回收能力評估。


§


§


在鎂合金中增加回收鎂的含量。


§


§


制定戰略,更好地利用報廢后的鎂材料,并建立經濟上可行的循環經濟模式。


§


§


參加回收工作組并舉行利益相關者圓桌會議,以推動相關行業回收能力的需求和供給。


§


中期:2027年至2031年的脫碳戰略路徑


1、原鎂生產企業


§


基于物流優化方法的原鎂生產來源多樣化,以穩定供應/需求。


§


§


對更新和改進鎂金屬生產工藝的試點項目的研發投資。


§


§


負責任地采購低碳原鋁以及鎂冶煉鋁熱還原工藝所用廢料,進一步降低碳鎂的碳足跡。


§


§


通過碳捕獲和將儲存轉向其它產品,在范圍1減排方面進行投資。


§


2、貿易商、OEM制造商、鎂加工企業(如鑄造、擠壓等)


§


廣泛增加鎂的應用,并擴展生產技術,如鎂金屬3D打印和一體化壓鑄。


§


§


在公司運營層面上建立鎂產品的循環利用模式,并以此作為動態跟蹤鎂物質流的基礎。


§


3..鎂回收(產品報廢)


§


涉及所有類別廢料的高質量再生鎂合金的開發和測試。


§


§


在生態標簽系統內實施激勵策略,推行鎂的負責任采購,以鼓勵在包括合金化在內的所有使用場景下更多地使用回收鎂。


§


長期:2032年至2050年的脫碳戰略路徑


1.原鎂生產企業


持續投資于更新和改進的鎂金屬生產工藝的研發。


加大與原鎂生產相關的所有運輸物流環節的脫碳力度。


2.貿易商、OEM、鎂加工企業(如鑄造、擠壓等)


加大中間物流環節脫碳力度。


3、鎂回收(產品報廢)


通過高效工藝保級回收報廢后的鎂材料,使用再生鎂作為混合原鎂生產的原料,重回原來的生產流程,以此實現閉環回收體系。


鎂行業脫碳:2050年愿景綜合考量,鎂行業2050年實現脫碳是行業的愿景,其中的關鍵里程碑行動包括:即將實施的綠色鎂試點項目,高質量再生鎂合金的開發,建立動態鎂材料物質流跟蹤系統,優化運輸方式和路徑等。只有這些努力和計劃共同實施,才有可能真正實現鎂業2050脫碳目標。


Martin表示,全球原鎂生產足跡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皮江工藝的改進程度。目前,中國以外地區的鎂生產足跡與全球原鋁的碳足跡相當,而中國鎂生產的平均排放強度高于鋁的排放強度。


全球客戶的要求可能保持一致,與此相適應,中國在減少整個原鎂生產行業的碳足跡方面面臨挑戰,并需要與中國以外的其他生產商和項目保持一致


國際鎂協和德國宇航中心聯合制定的脫碳路線圖,為全球鎂行業提供了路徑,并鼓勵價值鏈中的所有參與者參與其中。這一路線圖所確定的減排路徑應被視為一項全球努力,以捍衛鎂材料在當前材料競爭中的競爭地位,并鼓勵下游在當前未來增加鎂的應用。


Martin先生最后表示,國際鎂協期待業內所有參與者積極參加可持續工作組并支持其工作,響應國際鎂協發布的減排路徑,踐行減排實踐,努力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咨詢熱線: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