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計量結算基本規則》
體現電力市場效率與公平的制度創新
現代電力市場的本質是基于精確的物理交割和價值兌現的復雜經濟系統。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市場計量結算基本規則》(以下簡稱《規則》),為這一龐大系統的計量數據“脈搏”與價值結算“血液”鋪設了標準化軌道。其制度突破意義遠非一項市場規則,而深刻指向市場效率與公平。
01數據為基,以高標準數據管理保障計量結算準確可靠
計量數據是市場效率基石,決定著電力作為特殊商品在交割中的物理精確性。結算是電力市場流程的后端環節,也是電力市場各環節價值實現的最終環節,其效率決定市場整體交易成本。尤其是現貨市場運行的地區,其計量和結算數據具有體量大、來源廣、結構復雜的特點,而計量與結算數據的準確性又恰恰是市場各方最關注的內容。《規則》為此專門設置了結算準備小節,分門別類地提出了檔案、合同、調度執行、計量、電價政策等各類型結算所需數據,為建立統一規范的結算管理奠定數據基礎,也使得市場各方能夠進一步了解結算數據的構成與類別。另外,《規則》還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了電力市場計量結算的度量單位,對規范電力市場全流程的量、價、費數據格式定義了標準。
02流程為軸,以清晰流程節點促進計量結算有機協同
規范的業務流程是計量結算工作高效開展的基礎,《規則》明確計算和發布結算依據、電費賬單發行、電費收付三個環節構成電力市場結算,明確了市場經營主體、電網企業、市場運營機構在全流程中的權利義務邊界。既體現了流程的時序和要求,又明確了各流程節點責任主體及完成時限要求,促進電力市場整體運營效率提升和公開透明,也為深化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夯實基礎。
03時序為先,以精細化管理要求提升計量結算效率水平
隨著各地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加速推進,市場經營主體對及時掌握市場交易執行情況、市場價格前后動態變化情況等要求越來越高,對及時獲得電費以優化資金流、提升效益的訴求也越來越高。為此,《規則》明確了“日清月結”的基本要求,設置清晰明確的計量結算流程環節,月度結算工作時序精確到“日”。主要包括:電力交易機構應在每月第8個工作日前出具上月正式結算依據,電網企業應在每月第10個工作日前發行上月電費賬單,發電企業向電網企業開具發票5個工作日內由電網企業將當期電費足額支付給發電企業。上述要求提高了結算工作效率,縮減了資金流轉周期,提升了電力市場整體運營質效。同時,鼓勵條件具備的地區可以進一步優化時序,服務廣大市場經營主體。
04公平為本,以各項切實舉措保障計量結算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電力市場基本原則,《規則》多措并舉保障計量結算的及時、準確和可溯源性,切實維護市場各方權益。《規則》多處體現公平原則,如電網企業應與市場經營主體協商明確計量裝置安裝位置;不得設置不平衡資金池,每項結算項目均需獨立記錄、分類明確疏導并詳細列支。同時,《規則》提出了追退補和清算的基本概念,明確計量數據錯誤或不可用時應消缺、補采或按規則補全,結算基礎數據錯誤或存在爭議時應通過平臺補推,而后在下一結算周期追退補,有效保障市場經營主體的權益。
05結語:以制度創新引領電力市場發展
《規則》核心在于構建與現代電力市場相匹配的“精準價值兌現體系”。它既體現我國電力市場改革路徑對效率與公平的統籌,也展現制度設計的創新。隨著數字經濟與能源革命深度融合,計量結算規則將持續深化,但其基石作用將日益凸顯——唯有精準計量與可信結算,才能支撐我國電力市場成為資源高效配置、主體公平競爭、低碳目標可實現的現代化經濟引擎。
(華北電力大學 史連軍)
(來源:中國電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