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煤礦安全監控系統近期一氧化碳超限次數較以前明顯增加,瓦斯也出現了兩次超限,大家要對該礦的安全監控系統運行和管理情況進行重點審查。”
“我查了下,該礦北風井現在的總回風量已經快要接近主要通風機的最大額定風量,我懷疑他們的主要通風機運行已處在不穩定區間,下一步,我再詳細看看他們的主要通風機檢測報告和礦井風量分配情況。”
這是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遼寧局辦公樓里一間會議室傳出來的資料集中審查討論聲音。
遼寧局優化調整了煤礦安全監察執法計劃,全年執法計劃數量調減35.9%。為適應監察頻次壓減新形勢,保障監察實效,遼寧局積極探索實踐,創新實施了“研判+執法+培訓”監察模式。
“新監察模式徹底改變了以前直奔煤礦現場的老做法,更注重在前期利用數字礦山建設成果和基礎資料數據庫對煤礦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研判,并在研判過程中對監察員實施實踐式培訓,最后帶著研判問題開展現場核查,必要時對新問題開展檢查。”遼寧局煤監處處長介紹到。
據了解,遼寧局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助推全省煤礦開展數字化煤礦建設,建立煤礦基礎資料數據庫,拓寬了監察前期資料收集渠道。依托煤礦基礎資料數據庫,現場監察開展前,在駐地集中開展資料審查,并積極探索引入AI工具提升數據分析效率。
“集中審查時,監察員逐一提出疑點線索,各專業組交叉分析,融合老同志豐富的現場經驗和年輕同志熟悉科技手段的技術優勢,更有助于由表及里深挖煤礦安全管理機制等深層次問題。”遼寧局煤監處處長進一步介紹到。
集中審查后,遼寧局駐地執法處緊密結合審查問題精準制定檢查方案,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現場核查,重點對需要實證的問題進行實測驗證,確保問題核實、核準。同時,對現場發現的集中審查未查出的問題,按程序開展現場監察,確保不漏項。
遼寧局開展的新監察模式還實現了將監察員業務培訓和執法實踐相結合,將煤礦“采、掘、機、運、通”等各系統分別確定一名監察員進行檢查,駐地執法處全體監察人員不局限于自身所學專業,全部參與到前期的資料集中審查之中,通過深層次的逐項審查和集中討論,既提升了監察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意愿,又提升了大家的分工協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