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財經新聞
光明日報:“反向開票”政策效應持續釋放
發表時間:2025-08-18

加速“兩新”落地 促進行業規范 助力循環經濟


“反向開票”政策效應持續釋放


一張小發票,事關行業大發展。國家稅務總局11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有1.33萬戶資源回收企業向167萬名自然人“反向開票”,開票金額5152億元,開票份數511萬份。


自去年4月29日起,為配合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進一步提升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收購報廢產品時取得發票的便利性,稅務部門明確在資源回收行業實施“反向開票”政策。一年多來,“反向開票”政策在助力“兩新”政策落地、規范行業秩序、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等方面持續釋放效應。


“以往每次回收報廢車輛后,財務人員都得挨個給車主打電話督促他們開發票,很多人覺得操作流程煩瑣,不愿意配合。‘反向開票’政策推行后,企業能直接為自然人出售者開具發票,財務成本明顯下降了。”談到“反向開票”政策實施帶來的利好,安徽蕪湖奇瑞資源技術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吳兵林說,在政策的支持下,一年多來,公司累計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開票”,開票金額近800萬元,預計今年企業報廢車拆解處理量將達2萬臺,增幅超100%。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安徽蕪湖市商務領域消費品以舊換新共計產生交易104.95萬臺,直接帶動消費約57億元。其中,汽車置換申請量15275件,帶動汽車消費約20億元;汽車報廢申請量5525件,帶動汽車消費約6.6億元。


隨著“反向開票”政策落地,長期困擾資源回收行業的“源頭票缺失”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切實推動資源回收企業“收舊”無阻、“換新”暢通。


“‘反向開票’政策的推廣,有效解決了資源回收企業長期以來缺少‘第一張票’,既無法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也難以獲取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據這一行業‘痛點’,有助于鼓勵更多企業和個人參與到廢舊物品的回收中來,有力支持‘兩新’政策落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王健表示。


湖南省汨羅市居民葉光玉從事廢舊物資回收多年,對“反向開票”政策感觸頗深:“政策實施前,我回收的物資只能賣給一些不要發票的小企業。政策實施后,回收企業就可以開票,跟我合作的回收企業越來越多,我賣出的廢舊物資比以往增加了四成以上。”


采訪中記者發現,“反向開票”政策實施以來,資源回收行業相關個人和企業的合規經營意識也逐漸增強。


“‘反向開票’政策實施前,公司從個人手中收購廢紙時,因對方無法開票導致進項稅不能抵扣,只能更多從中間商那里收購。”廣西方圣紙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力告訴記者,由于中間商壟斷收廢業務,售價往往高于個人,這不僅增加了公司利廢成本,也給稅務合規管理帶來隱患。中間商如果存在虛開發票等行為,企業可能因使用“問題”發票面臨稅務風險。


“反向開票”政策實施后,情況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直接從個人手中回收廢品,企業能依法開票,有效解決了進項稅合規抵扣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問題,進一步規避了稅務風險。同時,我們直接對接上游個人收廢,減少了中間成本和信息隔閡,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更高效,形成了良性循環。”鄭力說。


此外,“反向開票”政策的實施,有力促進了循環經濟發展。


在浙江寧波高新區建筑裝修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寧波供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分揀車間內,堆積如山的建筑裝修廢料經過回收處理“變身”可再利用的磚塊與骨料。


“處置中心去年5月正式投產,目前已累計生產4500多萬塊環保磚,處理了高新區這一帶固廢垃圾約10.5萬噸,減碳約1.2萬噸。”公司財務負責人何俊濤表示,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反向開票”政策的推動。


記者了解到,傳統模式下,寧波供銷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面臨向上游散戶“取票難”的痛點,開票難題直接導致企業進項稅抵扣不足、成本攀升。而“反向開票”政策的實施,允許企業作為開票主體向上游散戶開具收購發票,“散戶交投—企業回收—加工再生—市場銷售”鏈條暢通。


“這一鏈條的順暢運行,不僅提升了建筑裝修廢料的資源化率,還帶動了上下游協同發展。比如說環保磚的生產降低了對天然砂石的依賴,減少了采礦環節的碳排放;減碳量進入碳交易市場,又為企業開辟了綠色收益渠道,進一步激勵企業投入循環經濟的積極性。‘反向開票’政策實施以來,公司銷售的廢舊物資同比增長超過58%。”在何俊濤看來,“反向開票”激活了企業發展,讓循環經濟的“齒輪”咬得更緊、轉得更快。


據了解,在政策引領和市場推動下,我國回收體系日益健全,推動廢物回收、拆解、再利用產業鏈條“轉起來”。數據顯示,僅今年前4個月,國內報廢汽車回收量就達到276.7萬輛,同比激增65%;規范拆解的廢舊家電超過700萬臺,增長25%;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量更以70%的同比增速領跑行業。(記者 陳晨)


咨詢熱線: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眾號: